把这种无限作为至高无上意义上的他者,在神学思路中是早有其人,但是在哲学理路上将他者定位于整体之上的无限却是列维纳斯的杰出贡献。在笛卡尔和柏格森的背景下,从科耶夫对黑格尔的独特解释到列维纳斯的他者思想,法国哲学呈现了一条异彩纷呈的思想脉络,这是一条从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主奴关系的海德格尔式的诠释...
把这种无限作为至高无上意义上的他者,在神学思路中是早有其人,但是在哲学理路上将他者定位于整体之上的无限却是列维纳斯的杰出贡献。在笛卡尔和柏格森的背景下,从科耶夫对黑格尔的独特解释到列维纳斯的他者思想,法国哲学呈现了一条异彩纷呈的思想脉络,这是一条从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主奴关系的海德格尔式的诠释...
前一种"他者"只是在经验的意义上与自我分离,而后一种"他者"则强调其根本外在于任何自我,且抵御着自我自近代以来对万物的统摄。后者是列维纳斯要坚持的,这样的"他者"超越我的理解,是不可还原的"陌生者",与我"相遇"的是完全不同于我的"他者"。问题是在西方哲学中没有这种"相遇"、"他者"的传统,西方传统对于他者...
前一种"他者"只是在经验的意义上与自我分离,而后一种"他者"则强调其根本外在于任何自我,且抵御着自我自近代以来对万物的统摄。后者是列维纳斯要坚持的,这样的"他者"超越我的理解,是不可还原的"陌生者",与我"相遇"的是完全不同于我的"他者"。...
精神性意味着面向独一的纯化,而这恰恰意味着身体性的黯淡、多元性的沦丧、伦理的退场和他者的消失。【享受带来距离的敞开与弥合,这一开合的实存模式就是光】享受同时是自我的消失、客体的吸收和距离的保持,以致于认知和思想也开始逐渐变为享受。维持距离同时又弥合距离的实存方式就是“光”——光就是那使得某物...
第一,需求源自于主体自身,欲望源自于他者,“欲望是被可欲之物所激发起来的渴望;它源自于'客体’;它是启示——而需求则是灵魂的空虚;它源自于主体。”前文已经指出,由于需求和肉体联系在一起的,而肉体本身总是有所缺乏,无法自我满足,“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因此每个人都有需求,需求的根源在于主体有所欠缺...
这篇文章将探讨“他者”在列维纳斯哲学中的地位及意义,并且举出5个例子,以阐明这个概念对我们对待世界和人类的看法和态度的影响。 对于列维纳斯来说,“他者”指的是那些我们遇到、与之互动和关系的其他人。在列维纳斯哲学中,“他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我们与朋友、家人以及社交伙伴之间的互动中,而且包括...
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后现代就是一种伦理学;法国的异质性他者哲学也在最焦虑、最敏感(sensitive, sensation, sensibility, 乃至sens都正是其关键词)而又最极端的意义上就是“主体”“哲学”。 注释: [1] Michael Theunissen, The Other: Studies in the Social Ontology of Husserl, Heidegger, Sartre, and Buber...
然而在《整体与无限》的第三章中列维纳斯提出的「我即是我的儿子」,这一 「总体性与无限性」中一种「未来」他者的出现,带来了另一种时间错位(无限时间、未来时间),即他者与他者性(面孔)的在场,而他者性被视为一种痕迹。也就是说,「从未存在过的过去」的他者同时以「从未到来的未来」的方式登场,即所谓的痕迹...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整体与无限》,是一本彻底思考“他者”的著作。 将面包视为食物占有后,让原为“他者”的世界成为我们的,也就是纳入了人类的掌控之下。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无法被拥有的“绝对性他者的存在”。比如“面孔”。作为身份辨别的面孔,所有人都不一样,不可能被拥有,是属于绝对的他者。——虽然现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