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日喀则仁布江嘎尔),流传于西藏自治区仁布县仁布乡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藏戏(日喀则仁布江嘎尔)是蓝面具藏戏剧种中一个流派。发源地在仁布县江嘎山沟,它富有代表性,似汉族戏曲中的文戏,受到群众的喜爱。其唱腔高亢浑厚,古朴粗犷,它严格地按照“脚本”来演出,说的“雄”(即剧情讲解人...
藏戏(山南雅隆扎西雪巴),西藏自治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渊源 藏戏的藏语名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
藏戏(日喀则南木林湘巴),西藏自治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渊源 藏戏的藏语名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
藏戏(南木特藏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南木特藏戏早期是在拉卜楞寺二世亲自授意倡导下,由贡塘·丹贝准美仿效西藏藏剧的表演形式,将藏族传记文学名著《米拉日巴道歌》中猎人受教化的一段故事改编成剧,这是甘南南木特藏戏的雏形。南木特藏戏大都以歌颂正面人物为主,用...
藏戏(尼木塔荣藏戏),西藏自治区尼木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尼木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系前后藏结合部,是藏戏的流传地。尼木塔荣藏戏属藏戏中的白面具旧派,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尼木藏戏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戏,剧目也由演《诺桑王子》一种而...
藏戏(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藏戏(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藏戏(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项目评估合格,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黄南藏戏萌芽于青海黄南州同仁县隆务寺,因主要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而得名,又称“隆务寺藏戏”,是安多藏语区较早诞生的一个藏戏剧种。隆务寺始建于14世纪,初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后于夏日仓一世噶丹嘉措(1607—1677)时改宗格鲁派,并建成显宗经院。噶丹嘉措一生编创了很多有关佛教的文学作品,其中“...
藏戏(巴塘藏戏),四川省巴塘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巴塘藏戏是康巴藏戏的一个流派,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康巴藏戏藏语称作“江嘎冉”,是藏戏四大流派之一,形成于清代顺治十年(1653年),其后又在巴塘不断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藏戏演出样式。巴塘藏戏的演出分为舞台演出和坝子演出两种,而以坝子...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锡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