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只能勉强回应“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没有思索才是真正懂得道,不安身处世反而安于道,没有途径方法可循恰恰能真正获得大道。与之结合来看,倘若我们坚持“道术”就是“知道、安道、得道”之术或法的意思,就会陷入悖论中去。...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财运旺盛,修道即修己的意思可能是修道成功之时自己已是纯阳之体,所以才有这一说。 修道之人应该积极有为,一方面调整心态,有所作为,人才能积极向上,阳气才能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通过坚持锻炼坐、立、卧导引法、太极拳等也可以延年益寿,多数前辈理解的动则生阳则是修道者应多到...
司马 承祯说:”夫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 王 重阳在《立教十五论》中也讲:”凡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往往坐卧,一切动静中间 ,心如泰山,不云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 即不名静坐。”《太平经》说:”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
正道之法,是内求于心,不断觉察自己,了解自己,是追求内心的平和安定。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取乱...
孔子说:“希望听闻游心于道的方法。”老子说:“食草动物不忧虑变换薮(sǒu)泽,水生昆虫不忧虑变换池沼,因为只是进行小的变换而不失去其天性根本,喜怒哀乐便不会入于胸中。天下间万物同一,得到其所同一的大道而与之混同③,那么四肢百体将为尘垢,死生终始将如昼夜更替而不能使心扰乱,更何况为得失祸福而...
1521年,王阳明在写给杨仕鸣的书信中说道:区区所论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于此见得真的,直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此者,方谓之知道;得此者,方谓之有德。 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虽千魔万怪,眩瞀...
最后,了解了常理,就是“明”(启明)了。“明”代表光明,内在产生觉悟,获得解脱和超越的智慧。也即从“道”来看世界,看到的一切将不再是以前所见的狭隘范围,心胸自然立刻开阔起来,人生的境界从此不同。“明”(启明)是老子对人的最高期许,并由此建立了道家的修行目...
第四:凡道士修法,不得口中谈及死字或死事。称及死字或死事者,则生气变动,死气入体,生神离弃,是欲将死之相。故死字不可提及。道者为长生,何及死事? 第五:凡道士修法,所用经文,符录,符图,法器不可随意丢弃或怠慢,必须在法坛前用火烧掉。如经书,符录,法器丢失,必及时上告神仙,以谢本罪。
追求虚,达到极点,守住静,完全确实,万物蓬勃生长,我却看出了回归之理。一切事物变化纷纭,但各自返回其根源。返回根源就叫做静,静叫做回归本来状态,回归本来状态叫做常理,了解常理叫做智慧。 悟道的方法就是虚和静。庄子说:“惟道极虚”,道虚到了极点,所以无所不容,要悟道的话,也要把心灵放空,虚无一物,才能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