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舫法师俗家姓王,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人,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生。 自幼父母早亡,家庭贫困。髫龄之年,以避旱灾随亲族逃难到北京,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设有义学,他由乡人介绍,进入义学读书,旱灾过后,又随亲族回到井陉故乡(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峪镇台头村)。
法舫认为佛教之与社会隔绝,为世人所诟病,其原因就在于不肯把财产拿出来作慈善事业。所以,他特别希望佛教能为社会作一些事实,北平三时学会因创办的大良医院,故特为法舫所赞叹。此外,法舫还专门撰文表扬江西赣州光孝寺戒常和尚办博济小学,以及河南菩提寺主持安玺和尚在寺内开办贫民工厂、平民小学、平民医院等慈善事业,并...
法舫法师( 1904-1951 )河北陉县人,俗姓王,自幼父母双亡。 民国十年(1921)18岁,依南岳是岸长老出家。后投法源寺,依道阶法师受具足戒。 民国十一年(1922)赴武昌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为该院第一期学僧。 曾先后任教于武昌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三度主编《海潮音》。又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襄佐...
法舫法师 1904—1951),俗姓王,河北井陉 人,民国十年(1921),年十八,投姚家井观音寺礼南岳是岸和尚剃度①,法名为法芳(入武昌佛学院后改为法舫),同年在法源寺道阶法师处受具足戒。民国十一年(1922),太虚在武汉建立武昌佛学院,法舫遂南行,于当年六月间来到武昌佛学院,②成为武昌佛学院第一批学僧,并由此与太虚大师...
法舫1951年在斯里兰卡去世,其时距离太虚去世的1947年才刚刚过去4年。法舫对“世界佛教”的论述和实践是承继太虚而起,其思考与实践内容也多数在太虚框架之内。当前学界有关“世界佛教”研究的叙事主要是以太虚的志行为中心,以太虚欧美弘法、创建世界佛学苑,推动国际佛教组织成立等活动为主要关注点。并且,多数研究都...
刘成有:从印顺与法舫的法义之诤看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特质 一、法舫法师的学佛经历与佛学主张 法舫法师(1904——1951),河北井陉县人。根据文献记载,法师俗家姓王,自幼父母早亡,家庭贫困。17岁时依姚家井观音寺是岸和尚剃度出家,后到北京法源寺依道阶法师受具足戒。武昌佛学院创办后,法舫同法尊法师、净严法师等...
一、法舫从井陉到北京 (1920·9—1922·8)(一)法舫的出生地 1904年,法舫“出生于河北省井陉县台头村,俗姓王名智,排行五,人称老五或五子。父名王吉祥,一生好善。母冯氏,系同乡贵泉村人。长兄名王宽、次兄名王信、三兄名王敏、四兄名王慧。”法舫“幼读私塾,聪慧过人。所用砚台盖上刻有‘王智之砚...
摘要:法舫法师之于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既不完全同于玄奘,侧重于“拿来主义”,即取经求法,也不同于鉴真,侧重于“奉献主义”,即传经弘法,而是既“拿来主义”又“奉献主义”,相比而言,玄奘与鉴真面临的更多是自然灾难,而法舫则还面临着国内外的战时风险,同时,法舫更多的是拯救中国佛教于衰落和危难,同时将...
1929年,法舫在太虚大师的指导下,筹备了世界佛学苑研究部,后又协助大师将学院迁至北京柏林寺。在此期间,他不仅负责图书馆工作,还教授《俱舍论》,深受学生喜爱。1937年抗战爆发,他应召西上四川,担任汉藏教理院教务主任,直至1951年因脑溢血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法舫法师的一生致力于佛法传播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