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徐浩所书《不空和尚碑》,又名《广智三藏和尚碑》,额题隶书“唐大兴善寺大辩正广智三藏国师之碑”16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于大兴善寺。 螭首龟趺,高305厘米,宽99厘米,厚30厘米。23行,满行48字,趺已残,碑身右上角及中部有断痕,字有缺损。 〔唐〕徐浩书《不空和尚碑》(局部) 严郢撰文,...
23行,满行48字,趺已残,碑身右上角及中部有断痕,字有缺损。 〔唐〕徐浩书《不空和尚碑》(局部) 严郢撰文,徐浩书丹(徐浩碑刻,世存三通,两碑在河南登封,一即此碑)。 原在长安城靖善坊大兴善寺,宋初移至文庙,后移藏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
徐浩传至今日的墨迹有《朱巨川告身》,字体肥圆,笔势沉着雄浑。 《不空和尚碑》,全称《唐太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高8.35尺,宽4.18尺, 共24行,满行48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对于研究佛教密宗传播,中日、...
《不空和尚碑》 释文 ▼ 唐大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上柱国、冯翊县开国公严郢撰;银青光禄大夫、彭王傅、上柱国、会稽县开国公徐浩书。 和尚讳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闻于中夏,故不书。玄宗烛知至道,特见高仰,讫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国师,以玄言德祥开右至尊...
《不空和尚碑》,全称《唐太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高8.35尺,宽4.18尺,共24行,满行48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对于研究佛教密宗传播,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唐代徐浩所书《不空和尚碑》,又名《广智三藏和尚碑》,额题隶书“唐大兴善寺大辩正广智三藏国师之碑”16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于大兴善寺。 螭首龟趺,高305厘米,宽99厘米,厚30厘米。23行,满行48字,趺已残,碑身右上角及中部有断痕,字有缺损。 〔唐〕徐浩书《不空和尚碑》(局部) 严郢撰文,徐浩书丹...
徐浩《不空和尚碑》 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官至彭王傅、会稽郡公、太子少师。徐浩自幼精通翰墨,其祖师道,其父峤之,均是书家,浩深得家传,又书宗二王,尤醉心于王献之。《宣和书谱》称:“盖浩书锋藏画心,力出字外,得意处往往近似王献之,开元以来,未有比者。”玄宗...
其中,《不空和尚碑》更是徐浩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充分展现了徐浩晚年书法的圆熟与卓绝。然而,尽管《不空和尚碑》在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徐浩的声名却并未如颜真卿那般显赫。究其原因,或许与两人的书法风格、家学渊源以及后世评价等多方面...
《不空和尚碑》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在西安碑林。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是为纪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业绩而建立的。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 大江南北 三重好毛 |虎贲| 守护书法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