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卷九:建中汤 组 成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白芍药1两,桔梗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 法上为散。 用 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匾要略》,共载有3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因其功能为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中”。正如《伤寒溯源集》所说:“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盖脾为五行之主,四脏之本,即《洪范》建中立极之义也。中气虚馁,脾弱不运,胃气不行,...
建中汤与小建中汤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它们都属于甘温除热剂,但它们在成分和功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建中汤主要由黄芪、肉桂、附子、川芎、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等组成。建中汤具有益气补血、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症状。 小建中汤主要由桂枝、白芍药...
《伤寒明理论》建中汤 内经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位在上.肾处在下.左右上下.四脏居焉.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脏.是以建中名焉.胶饴味甘温.甘草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建脾者.必以甘为主.故以...
建中汤。(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建中汤(实际为:桂枝加芍药汤) 组成:按桂枝加芍药汤的组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红枣)。 【经典方证】 注,本方原为桂枝加芍药汤,之所以被取名为建中汤,实际上是因为桂枝加芍药汤同样具备有调理肠胃方面问题的功能,所以把它取名为建中汤(建中汤一类的复方还有,大建中汤,小...
黄芪建中汤是治疗虚寒里急腹痛的一首名方,出自《金匮要略》。 功效是补脾气,缓急止痛。主要的药物组成有黄芪,大枣,白芍,桂枝,生姜,甘草,饴糖。适用于气虚体寒,腹中拘急痛,得温痛消,喜温喜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四肢酸痛,自汗,口干咽燥,舌苔薄白,舌脉细弦。服药期间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二十四味建中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黄耆(蜜炙)2两,官桂2两组成。药物组成 黄耆(蜜炙)2两,官桂2两,秦艽2两,肉豆蔻2两,煨柴胡2两,荆芥2两,白芷2两,川芎2两,鳖甲(醋炙)2两,桔梗2两,当归1两,莪术(炮)1两,麦门冬(去心)1两,白芍药1两,人参(去芦)1两,茯苓1两,甘草(炙)1两,...
方 名:十四味建中汤(袪寒之剂)总 结:虚损阴斑 编 号:009 组 成:半夏、附子、肉苁蓉、麦冬、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黄耆、肉桂 主 治:1.治气血不足,虚损劳瘠,短气嗜卧,欲成劳瘵。⒉及阴证发斑,寒甚脉微。归 经:此足三阴阳明气血药也。方 义:⑴半夏:和...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四方均属温中补虚之剂。小建中汤倍用芍药,益于阳虚而营阴亦有不足之证。黄芪建中汤是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当归建中汤偏重于和血止痛。大建中汤补虚散寒之力远较小建中汤为峻,且有降逆止呕作用,用治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