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建中汤 ...
《宣明论方》卷一:大建中汤 异名 大建中黄耆汤(《普济方》卷二一七引《究原方》)、黄耆建中汤(《普济方》卷二一八)。 组成 黄耆、远志去心、当归、泽泻各三两,芍药、人参、龙骨、甘草炙,各二两 制法 上为末。 用法 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房事过度,气血俱...
大建中汤--《金匮》卷上 【别名】三物大建中汤 【处方】蜀椒2合(去汗),干姜4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补心脾,祛寒气。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或蛔虫为患,脘腹寒痛,呕不能食,腹皮高起,出现头足状包块,痛而拒按,或腹中漉漉有声,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心胸中大寒痛...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方 【方剂组成】蜀椒9克,干姜18克,人参9克,胶饴一杯(分冲) 【用法】以水三杯,煮三味,取一杯,去滓,内胶饴半杯,微火更煎,温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杯,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方解】蜀椒、干姜驱寒止呕,人参,胶饴补中缓痛,故此治胃虚有寒,腹痛呃逆不能食者。
大建中汤 【方剂名】大建中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花椒三钱(9克)、干姜五钱(9克)、人参二钱(9克)、饴糖一两(30克)。 【用法】先将前三药用水煎,去渣,再加入饴糖溶化,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逆不能食,或腹中漉漉有声,苔薄白,脉沉。
大建中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干姜(炮裂)1两半,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大枣3枚(去核),饧1块,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1日3次。
【主治病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金匮十·14) 【方剂组成】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方药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粥...
大建中汤 【方剂名】大建中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花椒三钱(9克)、干姜五钱(9克)、人参二钱(9克)、饴糖一两(30克)。 【用法】先将前三药用水煎,去渣,再加入饴糖溶化,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逆不能食,或腹中漉漉有声,苔薄白,脉沉。
大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大建中汤主治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苔白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腹中漉漉有声。 大建中汤用量用法 先将前3味水煎2次,取汁,兑入饴糖,分2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