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埔邑首位翰林祖屋——太史第 太史第位于侯北中村一队(虎行嶂下),面朝久大堂,是侯北唯一一座太史第。太史,清代对翰林称呼为“太史”。太史第为萧氏十二世祖宸捷的祖宅。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总面宽约30米,总进深约30米,二进两横,砖木...
太史第 太史第位于广东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系“一腹三翰林”之一杨黼时所建。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二横屋,九厅十八井,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该建筑规模宏大,是典型的殿堂式围龙屋,现已是百侯农耕文化博览馆,成为古民居活化的样板。
但提到太史菜的首创者——江太史以及他的豪宅“太史第”,知情者可能并不多。江太史是清末民初广州传奇人物,乃末代进士,官至一品大员,还是个“吃货”,有一代食神之称...
太史第是古城徐氏家族六座祠堂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2012年,太史第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 徐名绂,祖籍关西,是著名的关西新围建造者徐老四的堂弟,即徐老四之曾祖徐之瑯,与徐名绂之曾祖徐之璋是胞兄弟。太史第的建造,约在徐名绂的父亲徐洪懿告老还乡之后,即1808年后,当时...
太史第 太史第,是封建时代朝廷太史官员的宅邸。 太史,官职名。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自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是为朝廷大臣。秦汉时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了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隋时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
太史是古代官职名,掌管朝廷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到了明、清时期,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经讲史以及草拟典礼文件等工作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也称之为太史。太史第,就是太史的府第,可知这户人家族中,曾出过翰林,或者当过太史官职,是...
太史第在民国年间,藏有书籍13书柜,由第十九世祖雷元掌管,这些珍贵的书籍在解放前夕外赠给外姓一部分,剩下的13担书在文革期间被当时生产队领导强行以每斤二分钱的价格当做废纸卖给了供销社。雷氏藏书除家谱之外全部失传。太史第建起来之后又历经十五代的发展,现有人口300...
太史第原是赖际熙的故居,是一座属近代客家建筑,面阔12米,进深22米,大门前的余坪宽16米,深3米,高1.5米,左边设有八级台阶。基本简介 第一进中央是厅堂,堂的正面竖一木雕通花屏风,厅的左右各有一间闲间,左边闲间是赖际熙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经拱门进入第二进走廊,左右两廊各有三间寝室,廊的中间是...
太史第顾名思义是翰林太史的祠第。它起源于乐房八世成敏公创建,距今有400多年历史。历经族中先贤俊达扩建而成。位于茶阳城北地段,占地三十余亩,四周围墙拱护,果树成荫环境清幽,清澈漳溪河旁绕而过。祠堂坐南向北遙对笔架山峰,汲取毓秀钟灵之精华,代有人才迭出,佼佼者当数十七世庆捷公,字德敏号漫塘【1739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