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灭尽定识不离身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p0155更多:https://www.bmcx.com/ 摄论一卷十五页云:又入灭定,识不离身。圣所说故。此中异熟识,应成不离身。非为治此,灭定生故。又非出定,此识复生。由异熟识,既间断已;离结相续,无重生故。又若有执,以意识故;灭定有心。此心不成。定、不应成故。
入灭尽定时:已证得四色禅及四无色禅的阿那含与阿罗汉能够证入灭尽定,于其中,心与心所之流暂时中断。虽然其时一切名法活动已停止,但依然拥有保命之温的身体还活着——这是修小乘佛理的高级阶段(必修禅定依戒定慧为三学)。中国目前修学的皆是大乘佛法,大乘三学就是闻思修,直破二执,速证菩提...
入灭尽定出灭尽定 摘自:法相辞典 - 朱芾煌 p0155更多:https://www.bmcx.com/ 瑜伽十二卷二十一页云:问:入灭定时,无有分别我当入定,我当出定。正在定时,心寂灭故;远离加行。将出定时,心先灭故;亦无作意。云何能入?云何能出?答:先于其心,善修治故;若有诸行诸状诸相,能入于定,能出于定;于彼修习...
【文不对题】入灭尽定..引用的经论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招叫混淆视听。我们看观点是什么:入灭尽定后,生命已没有任何“四食”依住。再看他粘贴的经论依据:谓四食。何等为四。一者粗抟食。二者细触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是名为食。
佛教的灭尽定其实就是无极定,从层次上来说是最高级别的定。灭尽定我没有真正到过最深处,只是在路上,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乐,全身散发出来的无比愉悦和快乐。这一点是感受最深刻的,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是对于灭尽定浅尝辄止,没有继续深入。入最多的也就是道家的太极定,过往帖子已经有大量描述。唯一需要强调的是...
有说:菩萨能入此定。以诸菩萨、求一切智,于一切处,皆悉寻求。若当不能入此定者;何名寻求一切处耶。大德说曰:菩萨不能入灭尽定。以诸菩萨、虽伏我见,不怖边际灭,不起深坑想;而欲广修般罗若故;于灭尽定,心不乐入。勿令般若有断有碍。设虽有能;而不现入。此说菩萨未入圣位。
净空法师---灭第六意识的心想,苦、乐这两种受都没有感觉了,是无苦无乐所现的,这叫灭尽定。第四,「不动无为,此法性生於第四禅天离苦乐粗动之位所显者名之」。这也就是菩萨修行,这个修行在四禅天。四禅天苦乐粗动这些相都没有了,都不执著了,称为不动无为。大乘修行一定要通过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横...
现在还有三位阿罗汉在岩洞中入灭尽定,样子枯瘦,须发一直在生长,僧人们时常去为他们剃发。 国中大乘经典很多,佛法传播所到之处,没有比这里更兴盛的了。以十万颂为一部的经典,在这里有十多部,十万颂以下的,流传更加广泛。 原文:【从此而东,逾岭越谷,行八百余里,至瞿萨旦那国。】 向东,翻山越岭,行八百里...
“又由此故,从灭尽等至、无想等至、无想所有起者,了别境名转识还生”,又因为有阿赖耶识,所以你入了灭尽等至(灭尽定),入了无想定(无想等至)。“无想所有”,生了无想天去,这个时候心没有了,你该没有识了,那么这个人该死掉了。但是没有,因为是阿赖耶识把他持在那里。等到你灭...
此灭尽定,唯圣者得;非异生能起。怖畏断灭故。唯圣道力所能起故。现法涅盘,解脱入故。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二卷十页云:问:无想定、灭尽定、有何差别?答:名卽差别。名无想定,名灭尽定。复次界亦差别。谓无想定、色界系;灭尽定、无色界系。复次地亦差别。无想定、在第四静虑;灭尽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