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1932年,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在保甲内,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动和征抽壮丁的办法。1934年,国民党政府将保甲制在它的统治区内...
[名词解释] 保甲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是宋朝的一种基层行政组织,宋王安石变法,为加强军政和增加财富收入,实行保甲制,乡村中的主客户以十家为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都保,各置保长,大保长,都保正等,同时,以税户30家为一甲,设甲长主管放贷青苗钱和收税,村民在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实行”保甲...
保甲是清朝的基层组织,为非正式的政府机构。保甲制度采用保、甲、牌三级统属体制,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牌设牌头,甲设甲长,保设保正,定居人口均设门牌和保甲册。保甲制以人为主,目的是为了弄清人口的流动情况。这一制度在雍正年间以后迅速完善并被高度强化,为维护地方基层的封建统治秩序,保证...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1932年,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在保甲内,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动和征抽壮丁的办法。1934年,国民党政府将保甲制在它的统治区内...
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保甲的字面含义就是“保证盔甲”。 这个制度规定 10 户农民必须有一个甲长,保证他们循规蹈矩,使当地县长满意。这是一种联保制度,一个保甲里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犯了罪,整个保甲的人都要负责任。 保甲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的户籍管理制度。保甲制度是中国时代长期延...
一 清以前的保甲制 保甲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国家控制基层社会的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极至,皇帝高居于庙堂之上,通过督抚州县官员控制地方。督抚大吏品级虽高,但实权有限,“督抚品仪虽与相埒,然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直至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督抚权势才增大。县是基层政权单位,知县...
保甲制的精髓,是联保连坐。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违法犯罪之事;连坐就是一家犯罪,九家举发,若不举发,十家连带坐罪。连坐制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
保甲制始于宋代 王安石变法时期的一种军事制度,即“什伍其民”、“变募兵而行保甲”。明、清两代有类似设置。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城乡居民采用保甲制作为基层政治制度。1932年,蒋介石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编为一甲,设甲长;十甲编为一保,设保长。在保甲内,实行各...
这种里甲制偏重于编造赋役册、按照田产丁数催办田赋徭役的职责。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朝在直隶地方试行保甲制,取得一定成效后,将之推广到其他地区。这种制度,偏重于基层社区组织的“勾摄公事”职责,即负责本里、本甲民事案件当事人的拘传等。康熙四十七年(1708)是推行保甲制最为得力的一年,清朝在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