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任应秋在上海中国医学院读书期间,有幸见到当时上海地区名医丁仲英、谢利恒、曹颖甫、陆渊雷、陈无咎诸前辈,并一一虚心求教,受益匪浅,开阔了知识领域和学术眼界,使学业大进。翌年,因抗日战争开始,祖国危亡在即,任应秋不得不返回四川家园,自设诊所,行医治病。并凭借其文史知识,执教中学。 40年代,任应秋任《华西医药...
研究会的成立,将为江津区乃至全国的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江津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首任会长刘升兵表示,接下来研究会将通过资源整合,更好地挖掘和整理任应秋先生的学术思想,将任应秋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向临床应用转化...
10月25日-27日,“任应秋诞辰110周年暨任应秋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江津区隆重召开,众多中医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交流对任应秋学术思想研究的心得与体会,传承、弘扬任应秋先生的学术思想,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中国农工党重庆市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江津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中医药学院协办...
任应秋(1914~1984),字鸿宾,四川江津县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幼年读经,十三经皆能成诵;少年时问难于经学大师廖季平,打下了治学的坚实基础。十七岁开始学医,二十三岁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并得到沪上名医丁仲英、曹颖甫、陆渊雷等人指教,但因日寇侵华,未及卒业,...
任应秋著 任廷革整理 主页 会员 脉学研究十讲(任应秋医学丛书) 中医的脉学,有其合乎科学的部分,也有其不合乎科学的部分,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论的原则对中医脉学进行研究、认识、改造、实践,即研究中医脉学要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揭开其玄学的外衣,接受其合理的内核,既不是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与一孔之见,也不能逐一逐...
任应秋,字鸿宾,四川省江津县人,生于1914年,卒于1984年。幼读经史,17岁师从当地名医刘有余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侍诊于泸上名医丁仲英、谢利恒、曹颖甫、陆渊雷、蒋文芳、郭柏良等。建国后,执教于重庆市中医学校任教务主任。1957年,调到北京中医学院。曾任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兼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
从江津走出来的中医大师任应秋摘自2023-7-14中国中医药报□ 邓玉霞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任应秋撰写《中医各家学说》期间的工作照。重庆市江津区西北部,有一个名叫油溪的小镇。据《九域志》记载,油溪镇建制...
从江津走出去的中医大师任应秋 邓玉霞 重庆市江津区西北部有一个名叫油溪的小镇,建制始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油溪镇地处美丽的长江边上,青山碧水,人杰地灵。当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中医学家任应秋(1914—1984)就从这里走向全国,名扬世界。任应秋有很多让人敬慕的任职——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任应秋先生是我国有名的中医大家,在新中国只要提起中医学术史、中医教育史就绝对少不了任应秋这个名字,他是中医学界的一面旗帜,是当代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学中的标志性人物。任应秋先生不止在中医方面颇有建树,他还是集文、史、哲、医于一身的大家。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下任应秋先生,看看他坎坷的求医之路。任应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