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看似...
“上德”的人不表现为虚假的有德,因为这种人是真正的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虚假的不离失“德”,其实这种人实质没有“德”的.“上德”之人自然实质性的作为没有带着贪念的意图,“下德”之人不是实质性的作为而是另有企图的形式上的作为.具备“上仁”的人不表现为虚假的有仁,因此实质上是有“...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道是体,德是用,行为会怎么做是“德”,心里懂的是“道”,有“道”才有“德”。 “上德不德”是什么意思?上德的人,表现的是“德”,但他不自恃...
【题目】《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1)这段话出自何处?2)解释这段话含义.(3...
①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 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②下德不失德:下德 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 ③无德:无法 体现真正的德。 ④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 无心作为。此句意为 Org: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自《道德经》38章。 解释:有上等德的人,出于本心,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是有德。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沽名钓誉,所以他无德。有着上等“德”的人,行为出于无意,所以无所不为。下等“德”的人,行为出于有意,所以无所作为。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德。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讲道和德的,实际上,道德经应该是德道经,德经在前面,由此可见,德的重要性。成书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题目】3、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答案 【解析】老子说:“最有道德的人,从不标榜自己有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标榜自己没有离失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相关推荐 1【题目】3、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反馈 收藏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具有上等智慧的人,不会人为的表现,因为不表现,才是真正的具有,而所谓不失德,就是说总是喜欢表现,一表现,也就走样了。打个比方,当然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已。比如说,有的人做了好事,但是他不说,只是默默地帮助别人,甚至不让对方...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本章是老子《道德经》的第二部分—一《德经》的开篇。前面的章节是《道经》部分,《道经》阐释的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而《德经》阐释的则是人德,也就是人生的行为准则。在老子看来,“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只要是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只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