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在上海的学校,不仅学了中文,还学到了外语,更接触到了外国人跟外国文化,这让高锟的见识也比人丰富很多。在高锟初中时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当看到各种试剂组合到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时,高锟感到很新奇。于是他就央求父母在家中二楼给他弄了一个小型的化学实验室。一次,正当高锟正在做实验时,高锟...
高锟荣获日本奖基金会颁发的1996年第12届日本国际奖(简称日本奖),褒奖他“在宽带低损耗光纤通信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英国皇家工程院将1996年菲利普亲王奖章颁发给高锟,奖励他“开创性工作导致光纤的发明,并经其领导实现光纤的工程和商业化应用,以及他对香港高等教育的杰出贡献”。2009年10月6日(周二),瑞典皇家...
高筠夫妇及两子(左二为高锟) 不过看到潜在性的危险, 父亲还是拆了他的实验室, 这也许毁掉了高锟的化学未来, 他很有可能, 会成为和诺贝尔一样的伟大人物。 但天才就是天才, 无论将他放在什么领域, 总能掀起改变世界的波澜! 中学时,高锟迷上了无线电, 他用五六个真空管, 组装成了一个收音机。 当这台拼凑...
高锟家世显赫,祖籍是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的书香门第,其祖父高吹万是清末民初时期南社文人,父亲高君湘律师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博士,堂叔父高君平为天文学家。他的弟弟高铻(Timothy W. Kao)亦是物理学家,现美国天主教大学土木工程系荣休教授(主攻液体动力学)。高锟10岁就读上海世界学校(今日的国际学校),...
没错,这个男婴,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奖、教育家,“光纤之父”,高锟。 高锟 名门之后,栋梁之材 高锟的家族,是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高锟的爷爷,是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革命家,高吹万。高吹万是南社(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文人社团)的重要成员,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并称“江南三...
高锟(1933 - 2018),1933年11月在上海出生,祖籍江苏金山市,16岁移居香港,后赴英伦求学。1966年,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系统,促成互联网的出现。1970年,回港出任港中大电子系(现称电子工程学系)创系教授,1987年至1996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
高锟幼时在自己的家里上学,由一位老先生教古文、一位菲律宾人教英语,他接受的是最传统的私塾教育。 高锟(左二)幼时留影 八岁那年,家里的佣人兼三轮车司机将高锟送进上海法租界内的一所特殊小学——上海世界学校,由于高锟国学底子好,加之年龄偏大,一入学就上三年级。
高锟,1933年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幼聪颖,虽然他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却没有停留在优越的环境中。 1950年代,他选择远赴英国求学,在科研道路上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 1966年,高锟提出用光信号代替电流传输信息的构想。然而,这个大胆的想法一度被同行质疑,甚至被讥笑为“痴人说梦”。面对外界的嘲讽,高锟没有退缩,而是通过无...
昨日,“光纤之父”、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高锟在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辞世,享年 84 岁。 高锟于 1933 年生于上海,1948 年移居香港;1954 年赴英国攻读电子工程,于 1957 年获学士学位,于 1965 年获博士学位,于 1970 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于 1987-1996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高坤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