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出生于波希米亚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1885年,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
马勒 [ mǎ l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ǎ lè ] 马笼头,马勒 mǎlóngtóu,mǎlè 辔,用以御马和约束马的马首挽具,包括络头、嚼子 口衔 、缰绳,还有其他附属物。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马勒的音乐体现了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他的音乐创作构成一个丰富博大的精神世界。在第二交响曲又名《复活交响曲》中,马勒借助合唱终曲乐章所选用的德国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复活》赞美诗,追问着生命与死亡的意义——“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道路指向何方?死亡是否能够揭示生命的意义?”在第三交响曲第四乐章中,马勒采用...
在该活动中,马勒结识了倾慕他已久的年轻作曲家拉尔夫·沃恩·威廉姆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这位作曲家表示曾听了他指挥的《特里斯坦》后,“迷迷糊糊地摇摇晃晃地回家,两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1893年,马勒在上奥地利州阿特湖畔的斯坦巴赫 (Steinbach) 拥有了一处隐蔽的居住地,从此以后,每年的夏天他都在此处静修...
马勒的音乐如同一道桥梁, 将这两个时期的音乐连接起来, 也成为浪漫主义最后的余晖。 三重流浪者 1860年7月7日,马勒出生在奥匈帝国波希米亚地区的一个小镇(今属捷克)。他的家庭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的德语小社群,同时还是犹太人。在当时环境下,马勒时常感到不...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我在网易云上制作了一份马勒作品歌单,其中精选了本文提及的马勒代表作品中更好听的作品,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链接:沉重与悲痛:马勒的音乐之路 马勒出生在奥匈帝国的波西米亚地区(捷克)的犹太人家庭,家...
马勒曾说:“音乐应当像一个宇宙。”事实上,他的每一部交响曲里都住着一位英雄般的旅行者,他的音乐永远在诉说一个大写的人。聆听马勒,就是聆听你自己 马勒出生于1860年,逝世于1911年。每隔一个10年,音乐界都会轰轰烈烈地纪念他、聆听他、演绎他。这一针十年之约的“强心剂”似乎总在提醒我们:往昔与现代...
马勒,1860年7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波西米亚的卡里什特一个说德语的犹太人家庭,这个地方在今天捷克境内。马勒具有极佳的音乐天赋,4岁时便能在手风琴上奏出熟悉的曲子[9],10岁时便在剧院举行了钢琴演奏公演[10],1875年4月13日,他的弟弟恩斯特(生于1862年3月18日)因长期患病而去世,这给他带来了痛苦的个人损失...
《大地之歌》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和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创作灵感来自德国诗人汉斯·贝特格用德语改编的中国诗集《中国之笛》。马勒以其中七首唐诗为歌词,谱成了六个乐章(第六乐章用了两首),试图借助东方文学讲述人生的轮回。马勒不懂汉语,事实上,贝特格也不通中文。贝特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