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国是小说国名,出自小说《北魏中宫皇后蒙美姣》。是大魏国南京皇后王倩娘娘的皇十子域王蒙延纵所建立的。疆域有两亿一千五十万平方公里,属于半神族之国。蒙延纵是为顿国太祖皇帝,册立覃可欣为顿国皇后,册立嫡长子蒙文厚为皇太子,即后来的顿思宗皇帝。顿国原是妖族世系国,因皇后覃可欣属于神族,所生之子蒙文...
南顿国实际上是楚国扶立的,之后南顿国事事唯楚大哥马首是瞻,春秋后期,顿国经常跟着楚大哥鞍前马后,只要楚国跟他国发生战争,小顿的身影必会出现。《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故陈人围顿。”说得是公元前568年,楚国教唆顿国占空子去打陈国,因此陈军包围了顿国。 《左传·昭公四年》...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云:“顿国本在县(指商水县)北三十里,顿子迫于陈,南奔楚,自顿南徙,故曰南顿。”这段记载不仅指明了顿国的初封地、迁居地,而且也指明了顿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都城在今河南商水县顿国故城,后为陈国所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项城南顿镇),与陈国、项国、沈国等...
在春秋时期,楚国崛起,顿国终为其所灭。从西周到春秋早期,顿国经历了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春秋中期开始,大国争霸中原,顿国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时存时亡,直至公元前496年被强楚所灭,存在了626年。顿国的存续,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兴衰史,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陈国北与妫姓陈国相邻,东接姬姓项、沈,南与姬姓蔡国接壤。在西周时期,周王室实力强大,顿国与周边诸侯国保持着相对和平,进入了稳定的阶段。陈国作为大国,顿国作为小国,顿国依附于陈国,而陈国也视顿国为屏障。1975年至1984年,商水县朱集村出土了一批周代青铜器,包括鼎、簋、簠和车马器,其中“...
在公元前1046年的历史长河中,古顿国作为姬姓国的一员,诞生于淮水中上游地区,是武王伐纣后分封的诸侯国之一。按照周代封建制度的划分,国家的等级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顿国国君的封号为“顿子”,这表明顿国在当时的地位属于第五等的小国,爵位不高,领土范围有限,人口稀少,实力相对...
顿子国复国后,不甘心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496年,顿子国国君准备投降晋国,于是便背叛了楚国,同时和陈国断绝了友好关系。楚便在陈国的帮助下发兵灭掉顿子国。顿子国灭亡后,顿子国的贵族为了纪念国家,开始以国名为姓,顿姓由此而生。 顿子国亡国后,项地一带全部并入楚国。到了楚襄王时期,楚国都城由郢迁到...
位于淮水中上游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民族的交汇地,也是商王朝的旧领地。为了稳固统治,周朝在此分封了一系列姬姓小国,如顿、沈、项、息、番、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守护周朝南疆的屏障。其中,顿国作为子爵封地,初始封地面积仅为二百五十平方里左右。据清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记载,顿国初封地在...
顿国故城遗址位于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整个故城遗址地面为村庄和耕地,地下埋藏的城址保存完好。故城遗址呈正方形,每边长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用夯土筑城,墙基仍完整地存于地表下约1米至1.5米深处。城墙外四周有城壕护绕,护城壕宽20米,深约10米,环城四周无间断。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记载,古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