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会盟是双方会盟中最为成功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长庆会盟碑重申了吐蕃与唐廷的甥舅亲谊,双方决定:“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
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位于西藏拉萨市大昭寺门前,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 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穆宗李恒登基,吐蕃国主赞普赤祖德赞先后两次派使臣向唐皇帝表示祝贺。随后,吐蕃派人到长安请盟,唐穆宗表示同意。同年十月,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双方谈判基本成功。...
[名词解释] 长庆会盟碑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在唐朝与吐蕃的多次友好会盟中,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召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
长庆会盟是双方会盟中最为成功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长庆会盟碑重申了吐蕃与唐廷的甥舅亲谊,双方决定:“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碑文情感真切...
更为重要的是,长庆会盟碑是汉藏民族之间友好交往、互助互信的历史见证。和平友好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主流,长庆会盟符合汉藏两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案例。在唐朝与吐蕃的往来互动中,大批的唐人前往吐蕃,也有大量吐蕃人来到中原。唐朝先进的制度、领先的技术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吐蕃,吐蕃的...
历史民族史> 长庆会盟碑 藏语称“位萨多仁”,意为“拉萨石碑”。位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唐长庆三年(吐蕃彝泰丸年,823),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建,以纪念长庆元年及二年唐蕃两次会盟。碑身呈方柱形,高4.78米,宽0.95米,厚0.50米。西面皆有字,西面为碑文,由汉藏两种文字刻写而成,汉文直书,藏文横书。内容详述唐蕃会盟经...
长庆会盟碑 正确答案 在唐朝与吐蕃的多次友好会盟中,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召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又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
长庆会盟碑是树立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门前的一通石碑,立于823年,唐朝长庆三年二月十四日,时为吐蕃王朝彝泰九年,纪念唐朝和吐蕃王朝长庆会盟。 当时正值唐与吐蕃双双衰败之际,为了各自集中精力应付内部严重危机,双方遂决定停止构兵、互相扶助。该碑被誉为“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亚洲最重要的铭文纪念碑”。©...
长庆会盟碑是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檀家坪村的一座纪念碑,主要内容是患难与共。 长庆会盟碑纪念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周边地区的民众与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的团结抗战精神和患难与共的历史。 碑文刻有毛泽东题写的“长庆檀”四个大字,表示长庆会盟地点是延安附近的檀家坪村。碑文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