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祯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多管转膛炮迅雷铳 ...
迅雷铳若用于此垛口,斧头可以改为与铳身一体的插棍支架,以免掉落城下。这样配合悬户悬簾或前、或左、或右、或下安全、随意攻击城下之敌,爬梯之敌逼近则用喷筒火之,五管连发如急鼓,敌人弓箭鸟铳皆不能伤我,发完则放悬户悬簾,再换另一杆迅雷铳继续射击,如此则循环不断如机枪扫射。 敌人蜂拥挖城脚,或攻...
历史知识> 迅雷铳 管形火器。明赵士桢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发明。取鸟铳和七星铳、五雷神机铳之长,在一根长木柄上安装五支枪管,各长二尺多,共重十多斤。五支枪管各有照门、照星,管内都预先装好弹药。五管安装在前后两个圆盘上,共同使用同一个发火装置。另备一特别的小斧和半径一尺六七寸的圆牌各一。发射...
明代机关枪-迅雷铳.. 迅雷铳是明代火器专家赵士桢创造的多管火绳枪,吸收了鸟铳和三眼铳 的优势,铳身上装五个铳管,每发一枪后转动72度发射另一管,五管均射毕后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铳管上配有圆牌作护盾用,射击时支撑
这把迅雷铳的理念太过于超前了,真正成熟的多管速射武器在1860年才被美国人发明出来。而这种手动的多管旋转速射武器,在作战中也因为,材料和弹药问题会出现卡壳。直到20世纪中期,使用电动供弹系统的加特林机枪被设计出来,这款武器才算真正意义上可堪使用。而在赵士桢的那个年代,枪械这类武器不仅无法实现弹药的快速...
可以说迅雷铳已经有了现代转管机枪的基本特征,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射速最快,射程最远的火铳了。相较于三眼火铳来讲迅雷铳枪管更长,口径更小,射程更远,枪管数量也多了两个。射击时射手可以利用斧子进行支撑,每射击一次枪管会转动72度以便进行下一次射击,5次设计完成后还可以发射火球来焚烧敌兵,用来支撑的...
赵士祯改进火器,发明掣电铳、迅雷铳、火箭溜、鲁密铳等兵器,在明军中推广开来,在明朝中后期的军事作战中影响巨大。徐光启,向意大利人利玛窦学习,研制多种火器,并提出组建30万专门使用火器的部队,一举平定辽东。可惜,明朝财力不足,内部相互倾轧,没能实现。戴梓发明的“连珠铳”、“子母炮”等热兵器,在清朝初...
迅雷铳是在鸟铳和三眼铳基础上升级的,有效射程200米,可击穿重甲。1598年制造的第一批迅雷铳是五管,以火绳发火,枪管可以转动,各枪管都装有准星和照门。1602年改进的迅雷铳是十八管,为燧石击发,可连续发射18颗子弹,其操作过程和发射原理是加特林发明转管机枪的理论基础。迅雷铳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
迅雷铳组成:大斧(支架)+圆牌(护盾)+五管火绳(火力)+短枪(应急) 人员:正射手+辅助手 火力射击:全式迅雷铳,正射手操作(牌上开眼儿,用于射手视野瞄准),旋转开枪。 近身搏战:分离迅雷铳,牌+大斧(辅助手)转为斧盾手,倒转火绳+短枪(一体式)正射手防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