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起承转合的运用 作者:李国献 写作都有起,承,转,合 ,是提供逻辑思维的普通模型,是古代写作的一个基础理论,运用到现代文中,依然有很强的操作性,以下一一讲述。 起:就是起头,切题,起的主要任务是选好切题的角度,要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切题,包括性别,职业,第几人称等等,切题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描...
不过这都不能动摇“起承转合”这种律诗普遍文法的主流。 到近现代,有些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会使用各种时空打乱的写作手法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但是在读者心中,无非是最后把所有头绪按“起承转合”理顺,才恍然大悟。 “起承转合”是生而为人、人创造艺术的局限性,也是普通大众最...
“转”是结构上的转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显示作者思路的最为关键处,在前面铺垫蓄势已足基础上陡然一转,顿生波澜。《登高》的颈联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4.“合”句显主旨 ...
1、古典诗歌的结构古典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起承转合何为何为“起承转合起承转合”l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的章法归结为的章法归结为“起起”、“承承”、“转转”、“合合”。l“起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即一首诗的起句;l“承承”是承接起句,是是...
七绝的转合常常要与合句巧妙地配合,转合句不仅仅是显得结构紧凑,而且能够充分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绝句转合56法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 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对此加以总结:“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他认为,起承转合之间有着辩证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和“转”皆兼顾“起”与“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是什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先看几首例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个就是典型的将起、承、转、合全部运用到了诗里。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承接起句,第三句转入抒情,第四句合句点睛。
总的来说,起承转合是作诗的常格。也可打破常格,出奇制胜,这当由诗人根据内容需要而作选择。 据刘熙哉《隋唐嘉语》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及喜曰‘名下固无虚士’”薛道衡此诗,格法变...
总之,“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中互为依存的有机结合体,无好起,则无好下文;不紧承,则显散乱;不转折,则显平淡;不整合,则无意境。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试想,如果第三联不“转”,而来句“熟河陌路家门换”,继续“承”,那么那种“人...
起承转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①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②比喻说话时的过渡.③比喻固定呆板、矫揉造作.出处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