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讲,超我扮演着两种角色。它是本我和自我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所有不允许进入我们良知的禁忌内容的守门人。弗洛伊德认为,后一项任务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这是因为超我不允许我们意识到一些我们在本我中感受到的东西,它们违背了社会公认的准则。我可能会对一个人非常生气,想要揍他一顿,但如果我的超我足...
超我包括几个重要部分:禁止和责备、自我理想和许可。另外,它具有几层。从结构模型来看,超我只有一小部分是前意识的——人们称之为他们的“良心”的部分。超我大部分处在潜意识中,因为它基于各种发展水平的内摄。 我们来考虑一下超我的自我理想部分的发展。弗洛伊德设想婴儿开始于一个无客体、全能自恋的状态:“我想...
基本概念:自我是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处理现实需求的心理机制。它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层面均有活动。功能与特性:现实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它试图在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道德标准之间找到平衡。调解者:自我是本我的需求和超我的要求与外部世界现实之间的调解者。防御机制:自我运用各种...
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苛刻僵化的超我往往是导致抑郁、性压抑、强迫行为、社交焦虑,以及害怕他人评价、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心理不够灵活背后的重要原因。在心理咨询中,对超我进行工作,让它变得有弹性和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弗洛伊德看来,超我形成于俄狄浦斯期(3-6岁),是儿童解决俄狄浦斯冲突后的产物,通过对父亲的认同,形成禁忌与...
自我、本我、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用来描述人的心理结构和功能。它们是人的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它们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本我是人的本能,代表原始的欲望和冲动。它是与生俱来的人格,只遵循快乐原则,即寻求即刻的满足和避免痛苦。本我不受现实和道德的约束,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超我是...
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它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简单定义: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
而超我正是诸如此类的集合,但大他者的概念则更接近政治与宗教的诠释,用上帝或真理来创造一种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上帝和真理就成了其化身,超我同样是这些东西的化身,弗洛伊德在提出超我的概念时认为,超我不仅是被本我的最早的对象选择所遗留下来的一种沉淀物,它也代表反对那些选择的一种能量反相作用(reaction ...
超我”的结构与起源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Id):即一个人受本能驱使的力比多冲动与欲望,它是人性自然的、原始的层面,但它不等于本能,而是本能的衍生物,是一种心理能量。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即凡是能够获得快感和满足的,就要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