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留下阅历与生命的芳华,谢冕树立了文化人做人和写作的榜样。谢冕老师93岁了,但依旧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虽然91岁时因雪后滑倒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但他以坚强的毅力,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康复了起来,现在依旧坚持每天慢跑,坚持洗冷水澡。他的生活节奏依旧是繁忙的,读书写作、出席各地的会议、接受...
谢冕还写过许多诗论和诗人论,汇合成集的包括《共和国的星光》《中国现代诗人论》《文学的绿色革命》《地火依然运行》《新世纪的太阳》等。他的评论多在反思五四以来的新诗发展,通过具体的诗人研究,找到新诗生长的内在动力。谢冕的诗评不同于那种正经八百的论文,在论评诗人诗作时,他总是调动自己的直觉思维与想...
这是谢冕的处女作《公园之秋》,发表于1948年福州的报纸上。从那时起,岁月长河中,谢冕以笔作楫奋力前行,他坚持书写自己的内心与自由,书写自己面对的文学与时代。上观新闻:2024年新年伊始,您的散文集《昨夜闲潭梦落花》和诗文集《以诗为梦》面世。前者是您对故土的致意,后者则被视作呈现了“被遮蔽的谢冕...
中国诗坛的领航人、当代诗歌创作的护航人,是谢冕先生当之无愧的第一重身份。 1980年5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谢冕先生的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在反对声充斥文坛的时刻,他慧眼识珠,敏锐地发掘出“朦胧诗”所具有的创新性、探索性及其尚未完全展露的生命力,呼吁诗坛要对其予以支持。这篇文章的划时代...
不久后,《诗刊》副主编徐迟找到谢冕,提议由北大学生编一部新诗发展史。谢冕记得1959年的那个冬天,他和孙绍振、孙玉石等六名同学,从北大图书馆拉走一车新诗史料,住进一套临时单元房。伴着寒风和孤灯,夜以继日地工作,一个寒假便写出“中国新诗发展概况”草稿,这也是当代第一部具有新诗简史性质的文稿。往事历历...
“你要像迎接文成公主一样/迎接我……我的目的是挑起一场温柔的战争”,谢冕一边念诵路也的诗,一边感叹“一旦发现这样的诗句,这个诗人就值得推介”。 “评论家应该有这种眼光,有这种胸怀,把这类好诗人挖掘出来。”对于好诗,谢冕有自己的简单标准,那就是感动。“对于好诗而言,感动是必须的”,在谢冕看来,欣赏诗歌...
谢冕早期的诗歌创作开始于福州的三一中学,从1948年1月到1949年9月参军之前,正值他十六七岁的少年时期。打开《以诗为梦》,充满特定时代少年情怀的诗作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总题为《雨天杂诗》的几首小诗,写的是雨天常见的景象。这是他笔下的伞:让泪洗过的灵魂/都聚拢到这里来/这里,阴沉的天将看不到/这里,...
谢冕,1932年生于福州,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及《新诗评论》主编。著有《中国新诗史略》《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
日前,著名当代文学研究学者谢冕回到福州,探寻家乡旧迹,商讨《谢冕文存》事宜,对话青年学者,尽显一位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与爱乡之情。受到家乡的精神滋养 谢冕1932年出生于福州,17岁时参军,23岁离开家乡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后留校任教,如今已经历90载人生风雨。家乡福州,是他心中的牵挂。在他的许多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