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所谓类于俳优者词也。”试帖诗可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糟粕,它是科举时代的产物,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四中指出:“人谓唐以诗取士,故诗独工,非也。凡省试诗,类鲜佳者。如钱起《湘灵》之诗,亿不得一;李肱《霓裳》之制,万不得一。”清光绪二十七(1901)年,随着科举的废除,试帖诗也就成为历史的陈迹。
也就是说,试帖诗,大多首句不押韵,当然也有首句押韵的。但是首句押韵,不在六韵范围之内。例如“郑鹧鸪”《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省试春草碧色诗偶赋是题》,这首诗是比较罕见的首句押韵的试帖诗:苌弘血染新,含露满江滨。想得寻花径,应迷拾翠人。窗纱迎拥砌,簪玉妒成茵。天借新晴色,云饶落日春。岚...
试帖诗(Shì Tiē Shī) 发音(shì tiē sh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试行新的事物,进行初步尝试。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试帖诗原指古代科举考试时,考生在答题前写在试卷上的诗句。后来引申为尝试新的事物,进行初步实践。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描述人们尝试新的事物、尝试新的方法或进行初...
唐代试帖诗唐代试帖诗 《终南山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二、衍生注释: -“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之南。它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在古代是很多文人墨客隐居修行、游览题咏的地方。 -“阴岭”:山北为阴,这里指终南山的北面山岭。由于山北不易被...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首《省试湘灵鼓瑟》是钱起的试帖诗。是他在唐玄宗天宝十载也就是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由于当时考试由尚书省所属的...
试帖诗起源于唐代,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是受“帖经”、“试帖”的影响而产生的。其题目范围和用韵,原来都比较宽泛。 猜你喜欢 5.6万 国学常识 by:GLN2022 911 国学常识 by:燕约莺期 2001 国学常识 by:蓝雪之夜 126.1万 国学常识 by:航帆乐读 ...
考题出自唐郎士元诗《送杨中丞和蕃》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句。 试帖诗题目前端,皆有“赋得”二字,表示要以此为题。应试者需步此韵而作。 以上陇西三位进士诗作系笔者录自光绪乙酉科《甘肃乡试朱卷》、光绪己丑科《会试朱卷》、光绪辛丑补行庚子恩正并科《甘肃乡试朱卷》影印本。行文旨在以实例说明清代科举...
试帖诗的题目都要在前面用“赋得”二字(所以又叫赋得体),然后取古人五言或七言诗一句,指明以诗句中的某字为韵,称“得某字”,也就是限定要用这字的韵部,同时这个字还必须在诗的第二句或第四句的韵脚上出现;题目中还要指明要求“五(七)言六韵”、“五(七)言八韵”等;在诗中,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
试帖诗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王安石变法时被取消,及至清代乾隆又重新作为一门考试必考科目。 我们最熟悉的「赋得体」诗大概就是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