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引一段笔者在《陈寅恪“咏钱、柳诗”27首汇读13》中的文字:“两年后(1956年),章士钊发现了《论再生缘》的价值,将寅公的《论再生缘》油印稿带到了香港; 又三年后(1959年),香港正式出版了《论再生缘》; 1960年起,郭沫若密集发表了研究《再生缘》的文章。 于是,孟丽君,《再生缘》的女主人公,开始密集出现在很多...
该“风波”起自陈寅恪先生晚年的作品《论再生缘》流出海外后,被在美的余英时读到,撰成《陈寅恪先生〈论再生缘〉书后》一文,发表在香港《人生》杂志1958年12月号上,文章推断《论再生缘》“实是写‘兴亡遗恨’为主旨,个人感怀身世,犹其次焉者矣!”随后,香港友联出版社刊出了《论再生缘》,海外为之震动。消息传回国内...
1954年,《论再生缘》定稿后,陈寅恪油印若干册,并交存学校数册。不料,港台学者余英时在香港《人生》杂志1958年12月号上发表《陈寅恪先生〈论再生缘〉书后》一文,推断《论再生缘》“实是写‘兴止遗恨’为主旨,个人感怀身世,犹其次焉者矣!”第二年,香港友联出版社出版了《论再生缘》,在海外轰传一时,议论纷纭。1960...
摘要:陈寅恪晚年所著之《论再生缘》,就述学文体而言,有“繁复冗长”之嫌。其耗费大量笔墨考证《再生缘》作者陈端生之身世怀抱,意在以此籍籍无名之弱女子寄托自家的境遇与理想。若把《论再生缘》读作“文人狡狯之寓言”,三百年前之闺阁才女陈端生,遂成为陈寅恪之“对镜写真”。陈寅恪对端生身世的繁琐考证,不仅出于史家...
陈寅恪先生博学通识。其文史互证之功,更是异乎寻常。他的《论再生缘》一文,引《红楼梦》(《石头记》)凡九处,即是一例。 《论再生缘》将乾嘉年间的史料、著述,结合弹词《再生缘》文本,对作者陈端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进行了精到的考证。对《再生缘》的思想、文词、结构以及续作进行了系统的评价。这中间虽然涉及...
关于再生缘前十七卷作者陈端生之事迹,今所能考知者甚少,兹为行文便利故,不拘材料时代先后,节录原文,并附以辨释于后。 再生缘第二十卷八十回末,有一节续者述前十七卷作者之事迹,最可注意。兹移写于下。至有关续者诸问题,今暂置不论,俟后详述之。其文云:再生缘。接续前书玉钏缘。业已词登十七卷,未曾了结这...
陈寅恪:论再生缘校补记 寅恪初疑陈云贞即陈端生,后来知其不然者,虽无积极之确据,但具强有力之反证。因陈文述嘉庆初年在北京题赠陈长生四律,其于端生、庆生、长生姊女未三人之身世遭遇,皆能详悉言之,真所谓“如数家珍”。至道光时作西泠闺咏咏陈端生诗,虽诗序中谓“婿遇赦归,未至家,而□□死”,今据长生...
此前二類滔滔皆是,而第三類恐止端生一人或極少數人而已。抱如是之理想,生若彼之時代,其遭逢困厄,聲名湮沒,又何足哉!又何足哉! 引自 论再生缘 按:“世人皆欲殺”出自杜甫寫李白之《不見》“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材”。
陈寅恪:论再生缘 陈寅恪 论再生缘 地变天荒总未知 独听凤纸写相思。 高楼秋夜灯前泪 异代春闺梦里词。 绝世才华偏命薄 戍边离恨更归迟。 文章我自甘沦落 不觅封侯但觅诗。 寅恪少喜读小说 虽至鄙陋者亦取寓目。独弹词七字唱之体则略知其内容大意后 辄弃去不复观览 盖厌恶其繁复冗长也。及长游学四方 从...
故陈端生作再生缘 于其书第一卷第一回 开宗明义 阐述此意甚详 无待赘论。所可注意者 即续者者“可怪某氏贤闺秀 笔下遗留未了缘。后知薄命方成谶 中路分离各一天。天涯归客期何晚 落叶惊悲再世缘”之语 盖再生缘在当时先有流行最广之十六卷本 续者必先见之 故有“可怪”之语。其后又得见第一七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