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审(英:contemplation,德:Contemplation)亦译“静观”。德国叔本华用语。指主体沉浸于直观,不计利害地、宁静地审视对象。与“根据律”相对。叔本华认为,认识从对普通的个别事物的认识过渡到对理念的认识时,它挣脱了为意志服务的关系,此时主体考察的不再是按“根据律”认识的事物的“何处”、“何以”、“何...
[名词解释] “观审”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根据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和1880年《中美续约附款》确立的不平等制度。其规定,中国各省地方和通商口岸审理关涉外人的案件时,所属国领事可前往观审。若观审人员认为审理不妥,可提出证见或再传原证,甚至逐细辩论,并详报上宪。
名词解释 “观审” 参考答案:根据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和1880年《中美续约附款》确立的不平等制度。其规定,中国各省地方和通商口岸审理关涉外人的...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宣示预备立宪谕》 参考...
所谓观审制度,是西方列强取得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后确立的强行干预中国司法审判的制度。按早期不平等条约的规定,涉外诉讼一般接受被告一方国家司法管辖。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至中国各口审断交涉案件,两国法律既有不同,只能视被告者为何国之人,即赴何国官员处控告;原告为何国之人其本国官员只可赴承审官员处...
会审公廨是指1868年根据上海道台和英美等领事商订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英美租界设立了会审公廨;观审制度,是西方列强取得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后确立的强行干预中国司法审判的制度。按早期不平等条约的规定,涉外诉讼一般接受被告一方国家司法管辖,但观审制度规定,在原告是外国人,被告是中国人的案件中,原告所属国...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观审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所谓观审,是指在原告是外国人的诉讼中,外国领事可以在审判时以陪审员身份列席旁听,并参与案件的审理。相反,原告是中国人的案件,中国官员无此权利。反馈 收藏
观庭审心得体会范文2 上周五在xx市xx法院,非常有幸地观摩了一知识产权上诉案件的审理。现发表本人以下看法及观点。 本案上诉人xx有限公司,被上诉人xx公司,原审被告xx,案由是侵犯专有出版权纠纷。原审原告xx公司诉称,该公司是《xxxx》的专有出版人,原审被告xx在xx网上销售该盗版图书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专有出版权...
8月23日上午,河源市连平县人民法院“森林法官”工作室审判团队走进广东省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深入大尖山铅锌矿区开展巡回审判,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黄牛石保护区及矿区工人120余人旁听庭审。据了解,本次庭审通过“公开审判+以案释法”的形式,让人民群众“零距离”体验庭审现场,本案...
观审 观审(contemplation;Kontemplation)又译“观照”。德国叔本华用语。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中提出。引用示例 观审指对对象的一种非理性的纯然直觉的观照和认识方式。叔本华认为,认识方式有理性和纯感性两种,前者是概念,后者是直接认识和悟性的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