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的余波使世界处于迷失、疏离、焦虑和无意义的状态。蒂利希是德国最早抵制希特勒的人之一,他的激进观点和对权威的蔑视,使他成为希特勒掌权后第一个被德国大学解雇的非犹太裔教授。蒂利希神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所说的 "关联方法"。作为一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反对原教旨主义,因为原教旨主义无法与当下的情...
保罗·约翰内斯·蒂利希(1886年8月20日-1965年10月22日)是一位德裔美国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信义宗新教神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神学家之一。蒂利希1933年移民美国前曾在德国多所大学任教,先后在联合神学院、哈佛神学院和芝加哥大学任教。
本书共计14章,实由叔斯勒教授特意遴选的14篇文章组成,既勾勒了蒂利希“生平与著作”、“哲学观”、“神学观”,也梳理了蒂利希有关“象征”、“信仰”等重要概念的独特诠释,还透过蒂利希与雅斯贝斯的比较揭示了蒂利希思想与他者沟通的可能和前景。 作者简介 ··· 维尔纳•叔斯勒(Werner Schüßler)于1955年...
Paul Tillich(1886-1965)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以英语出版的著作Dynamics of Faith(1957),原已有两种汉译本,出版于台湾。它们分别是罗鹤年译本《信仰的能力》(台南:东南亚神学院协会1964),鲁燕萍译本《信仰的动力》(台北:桂冠1994)。相去多年以后,最近又有两种汉译本推出,都出版于北京,且...
蒂利希的思想,他把存在主义和神学结合起来。他早年以研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和谢林思想著长。 他尤其看重谢林后期思想,认为他颠覆了黑格尔的本质主义思想。后来又受到了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 蒂利希把存在主义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是早期哲学和神学的存在主义 第二个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的反抗的存在主...
蒂利希之所以要追究“信仰是什么”,就是想反省传统的宗教观,重新回答“宗教到底在哪里”,他的回答始于下列论断:宗教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 这个论断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精神活动的话,那么,其本身就表现出宗教性,这个特殊的视角就是指“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因此,所谓的宗教信仰并非人类...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1886—1965) 德裔美籍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20世纪很有影响力的神学家之一。 曾任教于马尔堡大学(1924—1925),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莱比锡大学(1925—1929),法兰克福大学(1929—1933),纽约协和神学院(1933—1955),哈佛大学(1955—1962)与芝加哥大学(1962—1965)。
蒂利希 释义 Tillisch [人名] 蒂利希;
保罗·蒂利希是当代最为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相信他的神学、哲学思想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并不陌生,近些年来,对于蒂利希思想的研究日益广泛而深入。基督教独特的爱——“圣爱”《Agape)同希腊人文哲学所表达的爱——“欲爱”(Eros)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西方思想,尤其是犹太一基督宗教传统与自希腊哲学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