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器(葡萄常料器),北京市东城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料器(葡萄常料器)是以葡萄为造型的玻璃工艺品。1894年,北京的蒙古族后裔常在,在改进其母亲制作泥葡萄的基础上,独创出了玻璃葡萄,被人称为“葡萄常”。料器(葡萄常料器)的葡萄采用低温玻璃为原材料,经过11道工序制作而成。料器(...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人物·故事》 20230722 再现百年“葡萄常”·常弘 选集 更多 《人物·故事》 20240927 共和国的一支箭5 《人物·故事》 20240926 共和国的一支箭4 《人物·故事》 20240925 共和国的一支箭3 《人物·故事》 20240924 共和国的一支箭2 ...
葡萄常 作者:韩春鸣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年:2014-1 页数:165 定价:5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ISBN:9787805015996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葡萄常》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知识性与艺术性并重。作者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葡萄常》是2014年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春鸣。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葡萄常》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知识性与艺术性并重。作者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某一领域中的权威、知名专家及一线工作者,他们撰写的书第一是要让本专业的人有收获;第二是要让非本专业的...
常在原名韩其哈日布,蒙古族正蓝旗人,手工艺名家,工艺品“葡萄常”创始人。简介 他是蒙古族正蓝旗人,母亲名叫富贵。韩其哈日布与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北京南城花市一带。其母富贵,心灵手巧,总是喜欢做点小手工。闲来无事时,就用泥土为原料,做个泥人、小动物或是花草之类的玩意。常在的泥陶制作以果品为...
“葡萄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2009年“葡萄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创始人:韩其哈日布,又名常在,创造了“葡萄常”艺术,并得慈禧赐匾“天仪常”,其作品收藏于故宫。作为“葡萄常”第五代传承人,常弘和妹妹常燕自幼跟随姑奶奶常玉龄生活,耳濡目染这门技艺。2004年,她们恢复了失传十多年的“葡萄常”制作技...
常家传艺的规矩与一般不同,只传女不传男,到了第三代“葡萄常”,为了使绝技不外传,常家姑侄五人终身未嫁,建国后被毛主席称为“葡萄常五处女”,由于社会原因,许多珍贵资料遗失,随着老人们的离世,“葡萄常”也逐渐走向没落,甚至一度濒临失传,为了恢复这门手艺,“葡萄常五处女”中唯一健在的常玉龄老师,不顾自己...
央视网消息 葡萄常,是由常姓人家制作的玻璃葡萄而得名。“葡萄常”制造的葡萄等制品都系玻璃为原材料,与料器制作虽同属玻璃制品,但制作方法大不相同。料器葡萄使用有色的玻璃制作出实心葡萄珠,非常厚实、沉重。“葡萄常”所做的葡萄首先要用一根金属管粘烧到火候的玻璃融液,吹成葡萄珠,是空心的,然后经过贯活、...
非遗技艺:葡萄常 在东花市社区博物馆的葡萄常展厅里,一条巨大的葡萄藤上挂满了各色“葡萄”,一嘟噜一嘟噜晶莹剔透、凝霜带露,用玻璃制作的仿真葡萄,足以乱真,这便是老北京的绝活儿,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葡萄常。葡萄常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常弘,根据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环境设计出了这样的场景。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