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曾经历好几段同性恋关系,还与美国作家Nelson Algren 有一段长达15年的恋爱关系。萨特也有过好几位情人,其中有一位他挚爱的俄罗斯女友左妮娜,萨特曾将《词语》(Les Mots)一书献给她,也正是她激发了萨特写下将近600多封目前尚未公开的私人信件。 萨特和西蒙娜曾有数个共同情人,包括男人和女孩,所有人可以相互...
萨特曾这样评价过两人的感情“这不仅是一种友谊,这是你在婚后状态所能有的一种感情。”事实上,波伏娃所付出的一切远远超过妻子的概念,她和萨特没有结婚,但他们的关系超越了婚姻。 1980年4月15日晚9时,萨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此前的弥留之际,萨特拉着波伏娃的手,用不连贯的话语说:“我非常爱你,我亲爱的海狸...
波伏娃问萨特,你说过你在柏林有一个恋爱事件。那个女人,你亲密地称她为月亮女人。你同月亮女人在一起。你喜欢她什么?她不是很漂亮,也不很聪明。这不是她不完美的地方吗?萨特回答说:是的,是不完美,但她有一种乡下人谈话的方式,一种奇特粗俗的谈话方式。正是这一点,才深深地吸引我呢。 波伏娃有时弱弱...
这个设定体现出人们心底对真爱与命运的渴望。花神咖啡馆的情人成了好多人追求爱情的对象,不同的角色来到咖啡馆,寻觅自己心里那个特殊的人,品尝一杯杯别有风味的咖啡,感受浪漫的氛围。花神咖啡馆在这个故事里有着重要地位,它不单单是一处场景,还是故事情节与人物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咖啡馆里头,人们彼此相遇、相识...
西蒙娜·德·波伏娃?河狸!不是因为她与半水栖的啮齿动物有任何关联,而是因为“波伏娃”与河狸的英文“Beaver”相近。(译注:河狸是友人对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昵称。)一九二九年,河狸二十一岁而萨特二十三,直到撒手人寰他们都以您相称。对某些人来说,他们是圣日耳曼德培(译注:巴黎左岸的文化菁英地带)的...
说起知识分子伉俪,知名度最高的几对CP里,一定有法国哲学家萨特与波伏娃(也译作波伏瓦)。萨特阐释存在主义哲学的小册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出版界成为人手一本的畅销“圣经”;波伏娃的《第二性》更是女权理论的开山代表作;而他们两人的终身“开放式关系”也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津津...
在她看来,波伏娃不过是表现得“像个女人”,而萨特也只不过“像个男人”。似乎即使在这位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看来,爱情的风流与痛苦也将会永恒地对立存在,这是男女关系中的终极道理。过去的女权主义者们曾疯狂地吹捧这对组合,将其渲染为一段成功避免了生活摧残的传奇爱情,现在我们似乎在用同等的热情去否认萨特...
西蒙娜·德·波伏娃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 - 1986年4月14日) 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又译做西蒙·波娃。波伏娃全名为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1929年通过考试,和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
自从68年的五月风暴开始让一些微不足道的反动性念头恰如其分地得到突显之后,不难预见,萨特和波伏娃放荡的爱情冒险才刚刚开始。这对栖息于存在主义巢穴中的爱洛伊丝和阿伯拉尔,关于他们的爱情,他们或许应该撒谎。他们或许应该掩藏他们的失败,或许应该找一个颇具颠覆意义的名词去伪装这种几乎接近婚姻的关系,毕竟这样的...
在波伏娃青春期到来前,母亲严格控制女儿阅读的书籍,以免她从书中得到任何性与爱的暗示。甚至在波伏瓦大学期间,未经母亲许可,她从不能随便外出,即使外出也必须按时回家。波伏瓦虽然在行为上服从于从学校到家庭的种种清规戒律,但在思想上,她日益养成了叛逆和反抗的意识。在生活取得独立以后,波伏娃独特的自我意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