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荧光分析,是指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及其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的方法。1852年G.G.斯托克斯(G.G.Strokes)发现荧光,真正的荧光光谱测量则始于本世纪60年代。
荧光分析法,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处于激发态,激发态分子经历一个碰撞及发射的去激发过程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荧光分析测定是在很弱背景下的发射光强度,且其测定的灵敏度取决于检测器的灵敏度,即只要改进光电倍增管和放大系统,使其微弱的荧光液能被检测到,就可以测得很稀的溶液,因此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很高。 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透过光强和入射光强的比值(I/I0),当浓度很低时,检测器难以检测两个大信号(I/I...
分为:紫外-可见荧光、红外荧光、X射线荧光 第一节: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分子荧光 分子荧光的产生 分子的电子能级与激发过程:分子的基态、激发单重态S、激发三重态T 荧光产生: 振动弛豫:处于激发态各振动能级的分子是通过与溶剂分子的碰撞而将部分振动能量传递给溶剂分子,其电子则返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
又称荧光量子产率,是指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的比值,常用φf表示。 //注:荧光寿命和荧光效率是荧光物质的重要发光参数 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表 2 简答及论述 1、荧光分析法的优点: (1)灵敏度高, (2)选择性好, (3)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
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一般较紫外分光光度法或比色法为高,浓度太大的溶液会有“自熄灭”作用,以及由于在液面附近溶液会吸收激发光,使发射光强度下降,导致发射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故荧光分析法应在低浓度溶液中进行。 蛋白质内源荧光 蛋白质在270-300nm有吸收,这种吸收主要来自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所以蛋白质...
荧光共定位分析(colocalization),是一种重要的荧光分析方法。 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分析不同荧光标记的蛋白(这两种荧光必须有独立的发射波长),在空间中的重叠,从而判断这两种蛋白是否处于同一区域,即在同一像素上是否“恰巧”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荧光分子。 共定位分析能间接地说明两个蛋白与同一结构有联系,但不是两种蛋白有...
荧光分析 X射线荧光分析是确定物质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的一种方法,又称X射线次级发射光谱分析,是利用原级X射线光子或其它微观粒子激发待测物质中的原子,使之产生次级的特征X射线(X光荧光)而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化学态研究。1948年由H.费里德曼(H.Friedmann)和L.S.伯克斯(L.S.Birks)制成第一台波长色散...
第一节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一)分子荧光的产生1.分子的电子能级与激发过程分子的电子能级中包括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根据“能量最低原则”和“Pauli不相容原则”,基态时分子中的电子对填充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且自旋相反,即总自旋量子数s为0 电子能级多重性:M=2s+1单重态SM=1自旋相反三重态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