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全唐诗》及上海古籍出版社《杜牧全集》“草未凋”均作“草木凋”。 清学者俞樾《九九消夏录》谓:“若以全首论,则改‘未’字不通矣。此诗作意全在‘草木凋’三字。盖‘青山隐隐水迢迢’言其地之胜也,‘秋尽江南草木凋’言虽有胜地,而惜乎非其时也。故继之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无...
虽然有数据表明,自清乾隆之后,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草未调”句渐成主流,但“草木凋”自始至终并没有成为“封印”在古籍中的僵死的东西。学者盛大林做了一个统计,在他检索到的载有此诗的从唐至民国的46种文献、51个版本中,作“草(叶)未凋(彫)”的10种,作“草木凋(彫)”的39种,这种巨...
此外,杨慎还在《升庵诗话》中说:“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寄扬州韩绰判官》云‘秋尽江南草未凋’,俗本作‘草木凋’。秋尽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说也;况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诗杜牧在淮南而寄扬州者,盖厌淮南之摇落,而羡江南之繁华。若作“草木凋”,则与“青山明月”、“玉人吹箫”不是一套事矣。
【解析】1.答案:“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仅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2.答案: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草木凋”与“草未凋..杜牧的七言绝句《寄扬州韩绰判官》第二句一直聚讼不已,有的版本是“秋尽江南草木凋”,有的版本则是“秋尽江南草未凋”。以下根据我手头上的资料作一梳理,仅供参考。早期唐诗选集和总集一般作“草木凋”:1、《唐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这是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秋尽江南草未凋”有作“秋尽江南草木凋”。“草未凋”和“草木凋”,意思完全相反。孰是熟非? 在笔者检索到的53个古籍版本中,“草木凋”38次,“草未凋”9次,“草木彫”2次,“岸草凋”2次,“草水凋”1次,“叶未彫”1次。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2、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草木凋,还是草未凋?——解《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需求:一、适用对象本微课视频适用于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课程中杜牧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补充教学。在完成对诗歌内容的初步解读之后, 即可借由此视频辅助教学, 通过辨析注释里的一处改动,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辨析“秋尽江南草未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