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书法全集》共收录29帖 古道甄选·欢迎纠正 《茶帖》简介 《茶录》是北宋蔡襄(1012—1067)所作的一部古代中国饮茶论著,成书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这部作品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论茶,内容涵盖了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熁盏、点茶等多个方...
《啜茶帖》(啜有饮、喝的意思)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所以又称《致道源帖》内容是邀请道源前来饮茶,顺便有事相商。这也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元丰二年)之后的作品。 ▲ 宋·苏轼《啜茶帖》 (23.4cm*18.1cm)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 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 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
在黄州,苏轼种茶,煮茶,饮茶,茶真正成为苏轼修身养性、体悟自然、彻悟人生、超越自我的途径。《啜茶帖》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东坡煮茶 《新岁展庆帖》北宋·苏轼 纸本,行书 纵34.4厘米,横48.69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该帖亦称《新岁未获展庆帖》(1081),是苏东坡写给好友陈(...
苏轼行书《啜茶帖》,又名《致道源帖》,书于公元 1080 年(元丰三年),乃是苏轼致道源的一则便札,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且曾被编入《苏氏一门十一帖》。 此帖内容为苏轼邀请道源前来品茶,同时欲有事与之相商。全文共计四行三十二字,纵长 23.4 厘米,横宽 18.1 厘米。其落笔看似漫不经心,然而整体的布白...
王羲之法帖307《䕤茶帖》行书 释文: 节日萦牵少睡,茶微炙,善佳。令姊差耶,石首鲞食之,消瓜成水。此鱼脑中有石如棋子,野鸭亦有,云此鱼所化乾,蜗青黛,主风搐搦良。
苏轼行书《啜茶帖》,骨力洞达,丰秀雅逸!苏轼行书《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 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 所谓"无意于嘉而嘉"于此可见一斑 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苏轼《啜茶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清大图 ▼ 手作精制,帖学用笔 |山松| 仿宋代诸葛笔...
苏轼行书《啜茶帖》 也称《致道源帖》 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 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 其书用墨丰赡而骨力洞达 所谓"无意于嘉而嘉" 于此可见一斑 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 苏轼《啜茶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清大图 ▼ 《苏东坡》纪录片比80亿的电影都好看...
苏轼行书《啜茶帖》释文高清放大欣赏 #以书之名#也称《致道源帖》,行书,纸本,纵23.4厘米,横18.1厘米,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微头条图文星计划#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轼书,纵23.4厘米,横18.1厘米,行书,4行,32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啜茶帖》 《啜茶帖》是苏轼写与好友杜道源的便笺,寥寥几行,轻松自在,潇洒俊逸,用笔精到,骨力洞达,墨满不肉,纸墨相发,字形各具姿态,行气连贯起伏,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
相反,此札平稳中正的风格非常符合张方平的性格,其中有些字如“茶”“令”“所”等,略显压抑,用黄庭坚评苏字“石压蛤蟆”来评《名茶帖》也是可行的。那么,也许苏轼还从张方平受到启发了。 虽然张方平并不以书法闻名,但北宋书法史有他的名字,其原因除了《名茶帖》之外,蔡襄的两封传世墨迹也与他有关,一是《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