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开,男,拉祜族,出生日期未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拉祜族芦笙舞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申报。 李增保,男,1932年1月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拉祜族芦笙舞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申报。 折叠保护措施 芦笙舞被加入坪坦乡中心小学每天的广播操。
拉祜族芦笙舞,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拉祜族芦笙舞据史书记载和文物图案比照,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记载。芦笙舞“围圈”“携手”“顿足”等基本形态已经形成。随着数世纪的迁徙传入云南,历经漫长的民族合分与发展,逐步形成一大独立的舞种。拉祜族芦笙舞以正步、踏步、蹉步、绕步...
苗族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贵州省贵定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鼓龙鼓虎-长衫龙苗语音为“打容打阻-阿冗”,是贵州苗岭山麓小花苗聚居区贵定县新埔乡谷撒村所独有的一种苗族芦笙舞蹈,其起源于宋代。鼓龙鼓虎-长衫龙包括男子双人舞、四人舞和群舞等形式,整个舞蹈分为三节,第一节表示群龙...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贵州省丹寨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传说这支苗族的祖先住在东方大平原上,后来迁到一个叫“展...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贵州省纳雍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来源于对古代历史迁徙过程中当地英勇的苗族青年用身躯在荆棘密布的山野中为苗族先民们开辟道路的动作的模仿。“滚山珠”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每逢节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机会。因为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共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
国家级非遗——关岭苗族芦笙舞 芦笙舞是贵州苗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牂牁地(关岭、镇宁、贞丰一带)的芦笙舞就已相当出名,据史载,公元995年,牂牁地方曾派出一个使团入朝,宋太宗召见,令作表演,音乐起伏有致,“...
苗族芦笙舞(禄劝苗族芦笙舞)《苗族芦笙舞(禄劝苗族芦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2022年12月27日,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 单 。
苗族芦笙舞(申报地区:仁怀市) 苗族芦笙舞苗语称“究给”,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是一种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 常见的苗族芦笙舞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自娱性芦笙舞,这种类型是最为普及的,因对舞者年龄、性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