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法汰东晋 310 — 377 全晋文 法汰,东莞人,少与道安同学,太元中终瓦官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东莞人。 长八尺。 美风姿。 少与道安同学。 决南游。 旅病于阳口。 时桓温镇荆州。 要过供事汤药。 安遣弟子慧远问疾。
法汰的弟子昙一、昙二,两人都是博学经义,又对《老子》和《易经》都很有研究,他们与道安的高足慧远齐名。昙二早卒,法汰哭的很伤心,他说:“这是上天要‘颜回’死啊!” 法汰生前所著《义疏》并与郗超书《论本无义》,都流行于世。有人说:法汰是道安的弟子。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原典 竺法汰,东莞人。少...
说竺法汰是“本无异宗”的创始人,引用的证据是——保存下来的,他和大居士郗超的往来信件。其中有一部分是讨论“本无异宗”的理论的。实际上,他是创始人这件事情是一个误会——“本无异宗”和“心无宗”,是六家七宗中最早的两个宗之一,它是王敦的弟弟——高僧竺道潜所创建的,竺法汰只是在京城发展和推广了...
竺法汰 摘自:佛学大词典 (320~387)东晋僧。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中本无异宗代表人物之一。东莞(山东沂水)人。容貌出众,少与道安同学,博通群经,兼及世典。与道安避难至新野,奉道安之命东下建康,弘扬法化。率同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余人沿江东下。时有荆州沙门道恒主张‘心无义’,其说盛于江南,师以此为邪说,乃...
竺法汰,东莞郡人(山东莒县),年少时与释道安为同学,师承于当时的名僧人佛图澄。法汰与道安一同避难,行至新野(今属河南),二人分手后,他便率弟子昙壹、昙贰等40余人,到了江南,住建康(今江苏南京)瓦官寺。 当时,晋简文帝深相敬重,请他讲《放光般若经》,开讲之日,简文帝亲自参加听讲,一时王侯公卿,莫不毕集...
法汰法师(竺法汰) 晋‧京师瓦官寺 ◎宣化上人 讲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1970年12月27日、28日 这位法师所见的道理、所讲的道理,都超过一般普通人所讲的,远近都知道他辩才无碍。 现在再讲一位高僧,这一位高僧也是晋朝的,在南京瓦官寺,他的名字叫释法汰。他有两个徒弟,一个叫昙壹,一个叫昙贰。他什么...
竺法汰,这位出自东莞的高僧,年少时与道安同窗共学。虽然在才智辩才上略逊一筹,但他的容貌却有过人之处。法汰与道安一同避难至新野,道安分配徒众,让法汰前往京师瓦官寺。临别时,道安预言法汰将在西北弘法,东南则由他继续,两人的教化将在江河湖海间互相照应。法汰与弟子昙一、昙二等共四十多...
王珣、谢安等皆表钦敬。法汰于京,仍与道安维持密切往来,如法汰曾书问道安有关“三乘”、“六通”与“神”等问题,道安也于寻获《光赞般若经》后,立即手抄一本遣徒往送法汰。法汰晚年所收弟子,以提倡“一阐提皆有佛性”的道生最为有名。法汰以晋太元十二年卒,春秋六十有八。
法汰晚年最为知名的弟子是道生,他倡导“一阐提皆有佛性”的理念,对佛教教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竺法汰的一生在太元十二年画上了句号,享年六十八岁,他的学术成就和精神影响在那个时代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智慧和风范,不仅赢得了皇帝和贵族的敬重,也赢得了众多信徒的尊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