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self weight collapsibility)是判别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指标。自重湿陷系数 按下式求出: =( - )/ ,式中: 为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 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
黄土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of loess)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力学参数。指在一定压力下,土样浸水前后高度之差与土样原始高度之比。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由试验直接测出。据中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18)第4.3.2条,湿陷系数δs按下式求算:式中:hp —— 保持...
土壤湿陷性的分类 根据土壤湿陷性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非湿陷性土、稍湿陷性土、中湿陷性土和重湿陷性土四个等级。非湿陷性土的湿陷系数一般在0~5之间,稍湿陷性土的湿陷系数在5~15之间,中湿陷性土的湿陷系数在15~25之间,重湿陷性土的湿陷系数超过25。 土壤湿陷系数的测定方法 土壤湿陷系数的测定可以采用试验...
湿陷系数,英文名为“coefficient of consolidation”,又称压缩系数或沉降系数,是指土壤在吸水或排水过程中,达到稳定状态后的恢复变形增量与有效应力变化的比值。用数学公式表示为cc = ΔH/Δσ_v,其中cc为湿陷系数,ΔH为土壤的恢复变形增量,Δσ_v为土壤的有效应力变化。 二、土的湿陷系数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土的...
1. 基本概念:自重湿陷性系数(δzs)是指在一定压力下,黄土等地基土因自重湿陷所产生的下沉量与其原始高度之比。 2. 计算公式:自重湿陷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δ_{zs} = frac{△z_{s}}{h_{0}} ] 其中: - (δ_{zs}) 为自重湿陷性系数; - (△z_{s}) 为自重湿陷量,即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
自重湿陷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 \delta_{\text{自}} = \frac{(h_1 - h_2) - (G_1 - G_2)}{h_1 - h_2} \] 其中: - \( \delta_{\text{自}} \) 是自重湿陷性系数 - \( h_1 \) 是试验前试样的高度 - \( h_2 \) 是试验后试样的高度 - \( G_1 \) 是试验前试样的重量...
自重湿陷性系数可以通过室内压缩试验来测定。室内压缩试验是将不扰动土样置于加压容器中,逐级加载,记录土样的压缩变形量,绘制压力-压缩变形曲线(p-δs曲线),并根据该曲线确定自重湿陷性系数。 具体步骤如下: 采集不扰动土样:从湿陷性黄土场地采集不扰动土样,并根据试验要求制作成试件。 进行室内压缩试验:将土样试...
解析 湿陷系数δs<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δs>=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当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小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地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湿陷量的大小因素。
湿陷系数(Plasticity Index,PI)和自重湿陷系数(Shrinkage Limit,SL)是土壤力学中两个不同的参数,它们的区别如下:1. 定义不同:湿陷系数是表征土壤塑性的物理指标,是指土壤在40摄氏度下加水逐营后膨胀和收缩的能力。它等于液限(Liquid Limit,LL)与塑限(Plastic Limit,PL)之差,即PI=LL-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