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府,是经络之气到达的地方。 马莳说:“气府者,各经脉气交会之府也。”“府”也有“库府”的意思,脉气交会之处,容量应该是大于“穴”的。 另外,气府只存在于六腑所主的手足三阳经和任、督、冲脉的脉气所发之处。 归纳起来可以看出,“脉气所发”之穴是“气府”的本义。 ■考察文中各经脉气所发的穴...
手陽明脈氣所發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項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柱骨之會各一,髃骨之會各一,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手少陽脈氣所發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後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後各一,項中足太陽之前各一,俠扶突各一,肩貞各一,肩貞下三寸分間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府,“文书藏也”。穴、府,皆具“藏”之用,但府的“容量”显然大于穴。从解剖角度看,皮穿支是由深部源动脉发出来的,刺激深部源动脉同样可以发挥生理效果。在黄帝内经中,气穴、气府两篇很多地方相同,惜字如金的古代,这样写是有深意的。上文提到,穴是孔洞,中间的皮穿支是...
气府穴,又称京门穴、气俞穴、肾募穴。属人体经络足少阳胆经第二十五穴——肾之募穴。作用是益肾健脾,化气利水,通络止痛。释义 京,与“原”通。穴为肾募,肾气为人身之原气,本穴为肾脏原气募聚之处,故名京门。解剖位置 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一肋...
气府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五第五十九《气府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三第一至第二十二,惟文法编次与此不同。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三穴:两眉头各一,攒竹穴,二也。 平按:“七十三穴”《素问》作“七十八穴”,王注云:“兼气浮薄相通言之,当言九十三穴,非七十八穴。正经脉会发者七十八穴,浮薄相通者...
《素问》第五十九篇为《气府论》,主要论述手足三阳经、督、任、冲诸脉气所发腧穴的数目和大体部位。因诸经脉气交会所发之府乃腧穴所在之处,故气府指的是腧穴。如:“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顶三寸,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
气府存气,血府存血, 卫总管由气府行周身之气,故名卫总管。 荣总管由血府行周身之血,故名荣总管。 如上图,卫总管体厚形粗,长在脊骨之前,与脊骨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筋骨长,即周身气管。 如上图,荣总管,体薄形细,长在卫总管之前,与卫总管相连,散布头面四肢,近皮肉长,即周身血管。
今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篇”【原文】: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 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旁各一,风府两旁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
手足三阳之脉,六腑主之。故脉气所发之穴,即为气府。手足三阳,合督任冲脉,凡三百六十五穴,亦应一岁之数,所以承气穴而补其未尽之义。)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六穴。 (六,旧本讹“八”,今改。足太阳脉气所发之穴,计七十六穴。足太阳膀胱,水府也,脉气所发者,从足太阳经脉之气,而发于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