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叶(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基部楔形,边缘有时具少数(2-6)疏浅锯齿。 [1] 中文名 楔叶(变种) 外文名 ScutellariayunnanensisLevl. var.cuneataC. Y. Wu et W. T. Wang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唇形科 亚科 黄芩亚科 属 黄芩...
楔叶类是很古老的原始维管植物,构成一个纲或门,又称节蕨植物、有节植物。最早出现于早泥盆世,到石炭二叠纪最为繁盛。乔木类型的芦木与石松类的鳞木和封印木共同繁殖在北半球热带的沼泽地区形成森林。到中生代本类植物逐渐衰退,木本类型几乎绝迹。侏罗纪(距今1.36~1.9亿年)以后只有木贼一属,与现代的相同。...
楔叶植物门(Sphenophyta)中,楔叶目(Sphenophyllales)是很重要的一个类群,该门的名称即源于此。这一类群的植物以茎部具节为特征,故也称作有节类(arthrophytes)或有节植物门(Arthrophyta)。物种分类 楔叶类植物除木贼一属外,主要是一些已经绝灭的植物,它们被归于下列3个目:①羽歧叶目(Pseudoborniales)...
中华楔叶是一种楔叶属植物。形态特征 分枝上每节着生 6 枚等大的展开叶,并作假三对型排列,形成 120°~150°的上叶缺。叶椭圆形、卵形或匙形,长 18~43 mm,宽 7.5~19 mm,顶端钝圆,两侧外凸,基部收缩成柄状。叶脉扇状,基出脉 2~4 条,4~7 次二歧分叉,中央的部分叶脉伸达前缘,两侧的叶脉...
楔叶属是楔叶属植物。形态描述 本属名既用于印痕-压型化石,也用于具解剖构造的化石;既用于茎,也用于根和叶。有关本属形态学特征可参见《中国古生代植物》一书。在解剖构造上,本属植物的茎较细弱,横切面上具脊和沟。具三原型外始式原生中柱,原生木质部具腔隙或否。次生木质部发育或否。如有次生木质部...
宜都楔叶是一种楔叶属植物。形态特征 茎坚强,分节和节间,节略膨大。节间长一般 40 mm,其上有 2~3条宽而显的纵脊及沟,相邻两节间的脊和沟互相错开,沟与脊等宽,约1 mm。叶细小,从节上伸出后,先分裂成两个楔状体,然后再作二歧式分裂,至顶部形成或多或少的小裂片,顶端截形。叶脉不清或无(...
楔叶植物门(Sphenophyta)又称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木本或草本。茎大都中空,明显地分为节与节间,茎面光滑或具有纵脊及纵沟。枝、叶自节上生出,单叶常较小,轮生,基部分离或相互连合;孢子囊着生于特殊的孢囊柄上,孢囊柄绕轴轮生聚成孢子囊穗,生于枝的顶端。泥盆纪开始出现,石炭纪、二叠纪最繁盛,广布...
靖远楔叶是一种楔叶属植物。形态特征 三个分散的叶轮,每轮有叶 6 枚,叶楔形,长三角形,长 14 mm,顶部宽8~11 mm,侧边较直,顶端钝圆,6枚叶的大小几乎相等,排列均匀,每枚叶的基部有一较粗的叶脉自轴伸出,立即 2 次二歧分枝,接着又分叉2~3 次,呈放射状直达叶的顶端,在叶的顶缘处,有一...
楔叶类中已绝灭的楔叶目的叶部化石单型属。 拉丁文名称 Sphenophyllum 所属学科 生物学出现于晚泥盆世至晚二叠世(距今3.83亿~2.52亿年),在晚石炭世早期至中二叠世最繁盛(距今3.23亿~2.60亿年),个别延续至三叠纪。 楔叶是小型的木质藤本植物,茎细长,一般直径不超过1厘米,单轴式分叉,节间表面纵脊在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