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来临之际,梆鼓秧歌队便装扮起来,前面是彩旗、锣鼓开道,紧接有二人抬着用秸杆扎制的五谷丰收粮囤,上贴大红“福”字,后面便是梆鼓秧歌队边舞边行,走街串乡,到达场地后进行表演,为乡亲们送福,因此深受群众喜爱。该舞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梆鼓秧歌参加民间...
为了增加气氛,伴奏(打节奏)由单一的梆子增加了自制小鼓,演出时梆鼓交叉,表演随梆、鼓不同声响节奏走场变阵,道具也添加了斗、粮囤(上面各贴有大红“福”字),生活气息和喜庆意味更浓了。由于伴奏中有梆有鼓,当时人们就叫它“梆鼓秧歌”,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之后,梆鼓秧歌经历了明末、清、民国300多年变迁。因...
近日,为增强学生乡土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在山东省济南高新区教育文体部的积极推动下,济南高新区泰和小学在开学典礼上特邀高新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鼓秧歌”进校演出,让同学们近距离领略了梆鼓秧歌的独特魅力。梆鼓秧歌是一种以梆和鼓为伴奏,有梆子、小鼓、包袱三种角色,集唱、念、舞为一体...
2020年8月,历城区文化馆做了一个重磅决定,通过本馆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全区群众公开招募梆鼓秧歌队员。“身体健康,形象气质俱佳,有舞蹈基础者优先”的招募基本条件,着实惊喜到了当时65岁的刘京双。由于拥有7年老年大学经历,并在王舍人街道恒大城社区艺术团教学,这让刘京双很快通过报名,去到了舞蹈排练现场。她...
男子打“梆”(售豆腐用的叫卖工具)、女子甩“包”(做豆腐用的包布)、小妞敲“鼓”,这类必须由三种角色参演,走位变化全以“做豆腐”为生活情境的山村民俗舞蹈,称之为叫“梆鼓秧歌”。 腊八过后,记者第一次在历城文化馆三楼的舞蹈排练室,看到了这种独特的小众舞蹈。在此之前,这类起源于历城区港沟街道有兰峪村...
历城 “梆鼓秧歌”:非遗表演“舞”出新生机 “梆鼓秧歌”起源于济南历城(今港沟街道有兰峪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集唱、舞、说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2009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历城区启动“文化历城”建设,把历城民歌、梆鼓秧歌、木板大鼓等非遗表演形式作为首批保护对象,针对...
【导语】:梆鼓秧歌是济南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形式,源于济南高新区有兰峪村,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梆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虎年元宵节,有兰峪村踩高跷、舞龙狮、划旱船,当然压轴的还是梆鼓秧歌。请跟随记者镜头去现场体验一下吧。 【解说】:有兰峪村是济南高新区章锦街道大山里的一个古村落。流传了200多年的...
“梆鼓秧歌”是以港沟为中心,覆盖历城全境较为普遍的一种集唱、舞、说、为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其源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的港沟镇有兰峪村。 “梆鼓秧歌”受山村民俗的影响,从表演内容到表演形式突出豆腐的鲜明特色。豆腐在当地群众的生活中不仅是物美价廉的大众菜,还借以谐音豆腐——“都福”,认同是...
男子打“梆”(售豆腐用的叫卖工具)、女子甩“包”(做豆腐用的包布)、小妞敲“鼓”,这类必须由三种角色参演,走位变化全以“做豆腐”为生活情境的山村民俗舞蹈,称之为叫“梆鼓秧歌”。 腊八过后,记者第一次在历城文化馆三楼的舞蹈排练室,看到了这种独特的小众舞蹈。在此之前,这类起源于历城区港沟街道有兰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