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灯戏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县境内的一种地方小戏,因梁平县过去叫梁山县而得名。它形成于明代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梁山灯戏剧目一般为民众性题材,台词较口语化,情节嬉闹幽默,表演特别好动,“嬉笑闹”与“扭拽跳”是其重要特色。音乐包括声腔音乐、间场音乐和锣鼓经。 在长时期的传演中,梁山灯戏形成...
梁平区盛产水稻,农民在劳动间隙常唱秧歌戏自娱自乐,秧歌戏中“薅秧歌”的骨干腔调正是梁山灯戏“胖筒筒”灯弦腔的原胚,外地人叫“梁山调”。 明代正德年间,“秧歌戏”的说唱表演形式吸收了“玩灯”的舞蹈动作特点,二者逐渐融为一体,形成表演形式更加活跃、表现力更强、表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独立地方戏剧种——...
梁山灯戏于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全国稀有剧种之一,距今有近500年历史。梁山灯戏将本地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杂耍精华融为一体,演唱内容吉祥喜庆、风趣幽默,形成了嬉笑闹、扭拽跳的独特艺术风格,流传并...
梁山灯戏,因梁平县史称梁山县而得名的地方戏剧剧种,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山灯戏多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期间在民众聚居区上演,特点是小、喜、闹,场面不大、情节简单、人物很少。梁山县即今重庆市梁平县,因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
梁山灯戏是梁平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形式,是梁平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蕴含了梁平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既是历史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文化艺术价值的宝贵资源。 梁山灯戏的声腔梁山调,在数百年的流传中,对本...
梁山灯戏的表演特点为“嬉笑闹”与“扭拽跳”。其剧目相当丰富,总数在两百种以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吃糠剪发》、《送京娘》、《湘子度妻》、《请长年》等,这些剧目大都改编自民间戏曲或民间故事。灯戏表演采用方言,唱词通俗自然,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此外,由于灯戏的娱乐性很强,情节夸张,矛盾突出,嬉闹诙谐,...
据悉,梁平区现已搭建起戏曲进校园、青少年四点半课堂、灯戏课间操等梁山灯戏的普及、展演和交流平台,还利用梁平区耕春节、晒秋节等节会活动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展演,让梁山灯戏焕发活力。 据介绍,在梁平区委宣传部牵头下,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区教委联合在辖区多所学校开设梁山灯戏课程,邀请梁山灯戏国家...
戏曲·梁山灯戏|影响深远的地方小戏 梁山灯戏是长期流传于四川省川东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因其起源于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所以称之为“梁山灯戏”。该剧种在2006年5月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渊源 梁山灯戏多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传统民俗活动期间在民众聚居区上演,特点是...
“梁山灯戏”——十灯九丑家琐事,秧歌玩灯唱竹枝。 梁山灯戏是重庆市梁平区的传统戏剧,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是梁平民间灯班的“玩灯”和“秧歌戏”融合而成的独立地方戏剧种,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梁山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乡土风情,其音乐系统包括灯弦腔、神歌腔和小调等多种声腔,表演时多采用方言,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