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失败。 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明末农民起义 别名 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等。 发生时间 1627年 地点 陕北、中原地区、湖广、西南地区 ...
明朝民变指的是明代主要的农民起事运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从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起义军与明军作战开始,直至清朝顺治年间才结束的一场战争,被称为明末农民战争。历史原因 由于传统观点过度强调自然灾害和阶级矛盾,忽视了政治和军事因素。事实上,天灾和阶级矛盾在明末并不比其它朝代更甚,而明政府的赈灾工作是...
明末农民起义战争,是明朝末年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主要首领的农民军转战10多个省,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战争。明末政治腐败,官僚豪绅横行乡里,陕北地区连年旱灾,人民生活陷入绝境,被迫起义,队伍多至百余支。崇祯六年(1633年),农民军自山西渡河南下,进入中原,转战于豫、鄂、川数省,一度攻陷凤阳,震动京师...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明末天启七年(1627年)的陕北起义,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东十三家完全失败。 又称明末农民战争、 明末民变、 晚明民变 等。 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明廷面对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明末农民起义为例,看看明廷是如何在剿抚之间摇摆不定,最终灭亡的吧。剿抚之间 首先,是剿,还是抚,是朝廷之间政治博弈的结果。这场博弈,包括皇帝的心思、文武官员的异见、地方官员的推诿等等。以明末农民起义为例,崇祯初年,在天灾人祸之下,西北烽烟遍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感受到威胁的...
明末农民起义的最早领导人叫王嘉胤,他是陕西边兵出身,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和领导能力,他于崇祯元年组织陕西灾民起义,由此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虽然在更早一些的天启七年,也有白水县农民王二率先发动了起义。 但王二的起义军在王嘉胤起义后,就主动并入了王嘉胤起义军,接受王嘉胤的领导,并且,当时在陕西发动的各地农民起...
因为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消灭起义军,巨大的经济压力会先葬送明王朝。③杨嗣昌也明白这一点。于是把崇祯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二月这三个月作为期限。这项计划一开始在杨嗣昌的督师下,各路明军加强围剿。特别是在崇祯十一年的正月,在湖广一带的起义军首领刘国能率部归降。④ 在此良机下,左良玉击败了张献忠,张献忠不...
明末农民起义的烈火首先在陕北点燃。这里地瘠民贫、赋役苛重,又兼连年旱灾,饥荒严重,而国家的赋役征发却有增无减,再加上官僚腐败的盛行,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天启七年(1627)二月,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澄城(今陕西省澄城县)饥民群起抗粮,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之后,各地饥民群起响应,很快...
编者按:《明末忠烈纪实》中记载了很多忠义之士。有着全家满门殉国的孙承宗,也有着战死连尸体都不能收的卢象升。还有《大明劫》中曾经把李自成打得满地找牙的孙传庭。尤其是潼关南原之战里。但是仅仅不到5年,孙传庭便在柿园之战中被李自成打得一泻千里。那么为何孙传庭突然就不行了呢?本文就从历史文献中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