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明史 张廷玉 著 大 中 小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万历三十二年,登进士第二人,授编修,进中允。“梃击”变起,大学士吴道南以谘承宗。
孙承宗上疏说:“近年来军队大多没有经过训练,军饷经常不能核实。如今国家应当重视(加重、加强)武将的权力,把符节和斧钺(权力)交给他们,不要让文官凭借着粗浅的见识沾沾自喜地在他们之上欺凌他们。对于边防战争的小胜小败,都不值得去过问。”于是分条献上安抚西部、救济辽地难民、检阅京师部队、增设永平大帅、修筑蓟...
历史人物> 孙承宗 【生卒】:1563——1638 字稚绳,高阳(今属河北)人。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阨塞,由是晓畅边事。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天启初,累官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辽阳广宁俱被清军攻陷。他自请督师,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营造军...
《明史》中记,崇祯帝得知孙承宗殉难,“嗟悼,命所司优恤”,但只是“复故官,予祭葬而已”。 老实说,孙承宗全家忠烈殉国,可谓碧血横塞、浩气贯天,崇祯居然连个谥号也不上,无怪修《明史》的清朝史官感叹“最后阖门忠烈报国,而国家又没有恤典”了。 所幸,南明弘光帝登位后,还是给孙承宗“赠太师,谥文忠”。 沧海...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史》赞曰: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史》赞曰: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
可惜,最终还是孙承宗的“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占了上风。孙承宗在关宁驻扎了十几万大军,摆出一副要进攻的态势,结果仅用作防御,疏于进攻。要知道后金军是游牧为生,来去如风,机动性远胜明军。这也是人们指责孙承宗的最大原因,“名为国之柱石,实则浪得虚名。”在防线布局十几万大军,不选择进攻,这人脑子...
《明史》对孙承宗的 评价 答案 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鑕,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相关推荐 1...
《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 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 “心开 ”,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沈、辽相继失...
明军负责修筑大凌河城的主将是祖大寿,还有巡抚丘禾嘉(跟祖大寿不和,孙承宗建议把他调走,圣旨已下,但接替他的人暂时没到)监督配合。根据《明史·丘禾嘉传》中的记载,本来,城中有士兵近三万人,其中包括祖大寿直属的精兵四千,负责修筑城池的班兵一万四千,以及负责保护筑城顺利进行的石砫土兵一万。但在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