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同情》作者:[德]汉宁·里德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2月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
而这种看似普世的同情心,将指引人们走向无边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一种抽象的伪道德,不指向任何具体的道德行为,最终让人们在伦理方面成为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呢? 《无处安放的同情》即是汉宁·里德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的思索。里德指引读者进入十八世纪的思想世界——这是欧洲社会迈入近代初期,各种道德信念随着...
德国学人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在2004年发表了一部畅销一时的哲学随笔集《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Nahes und Fernes Unglück: Versuch über das Mitleid,直译应该是《近与远的不幸:对同情的研究》),其中文译者周雨霏这样概括了原作者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起点:“同情和共感,原本是人们...
今天要说的这本书叫《无处安放的同情》,德国作家里德写的,其实就是一本读书笔记。值此疫情微妙之际,我们一边有点儿惶然地考虑自己的处境,一边又对他人的不幸深感同情。 里德说,西方人坚信自己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有同情心,也能共情,在此基础上,有更好的道德,关心难民,关心他国的文化,关心野生动...
无处安放的同情的创作者· ··· 汉宁·里德作者 周雨霏译者 作者简介· ··· 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之子,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著有《长长的影子》《笔记本》《征服者:20世纪的思想家》等作品,曾获2011年莱比锡图书奖。 周雨霏 译...
远距离的道德是无效的,因为它根本就不是道德 | 《无处安放的同情》无论不幸是在身边还是在远处发生,具有道德意识的人都不会对它视而不见。同情在最初是一种情感冲动,能够直接促生近距离的影响。而在媒体时代,最令人震惊的图像通常不再是近距离的体验。人们寄希望于电影和摄影,认为它们能够减少物理距离,以...
《万有引力书系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精装)》,作者:万有引力书系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精装)汉宁·里德著 著,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8138893。全球化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传媒技术足以将灾难的现场在视觉和
·里德(Henning Ritter)在二〇〇四年发表了一部畅销一时的哲学随笔集《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Nahes und Fernes Unglück: Versuch über das Mitleid,直译应该是《近与远的不幸:对同情的研究》),其中文译者周雨霏这样概括了原作者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起点:“同情和共感,原本是人们对身边的、近...
作者【德】汉宁·里德 我们为何对远处的灾难报以同情,却不愿承担身边的义务 第一部 杀死满大人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他们其实根本没有达到自以为的高度 在他人的恶意面前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