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比,中国传统译论更注重主观化、模糊化、印象化的体验和感悟。虽然中西译学有各自的成因背景和发展脉络,二者亦体现出相通和相似之处。例如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三原则”!就是对翻译标准的讨论,而支谦、道安、鸠摩罗什等人展开的“文质之争”与西赛罗(=3>0,*)、贺拉斯(?*,&>0)、圣哲罗姆(@7(...
在剖析中国传统译学和译论,指出其局限性的同时,张南峰也呼吁在中国建立独立的翻译学,对翻译现象开展全面科学的描述性研究;第二、第三篇转到西方——第二篇侧重“西方应用译论批评”,包括奈达、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还有目的论,第三篇侧重“西方纯译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