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颁布的宗教政策宣布宗教财产的所有权归社团法人所有,事实上废除了之前的庙产兴学政策,在法律上对宗教界财产予以尊重与保护。民国寺庙 就庙产兴学的影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对于佛教来说,庙产兴学对佛教的发展产生极大破坏,如果说冯玉祥的暴力做法与古代的“三武一宗灭...
第一,莲授提起诉讼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因为确实握有化莹、莲明等僧人串通假冒,以明面捐献而私下贩卖庙产的证据,而是因为在捐献庙产这件事上不曾与闻。莲授在其陈述中,强调自身西方庵前任主持的身份,并认为各僧既然均属山广徒裔,都应对庙产占有份额,以至提出公同共有之说。化莹等僧私卖庙产的行为,等于不经其...
指清末民初以来,主张利用全国庙产以开办学校之风潮。由于部分知识份子及政府官员对佛教缺乏了解,以及土豪、劣绅等野心份子觊觎庙产,乃藉兴学之名,行并吞寺庙之实,遂造成寺产被毁损强占、僧尼被勒令还俗等迫害佛教之不良后果。 所谓庙产,即指寺庙之一切财产,如寺田、寺屋及附属之法物等。早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王雷泉:政商利益集团为什么对“庙产”虎视眈眈? 一个世纪前的"庙产兴学",与当前的"庙产兴商"虽然相似,但后者的表现更为恶劣,理由更为猥琐。"庙产兴学"这股风潮,是两千年来政(儒)教合一体制的回光返照,它宣告了佛教匍伏于封建王权和儒教之下苟安局面的结束,从经济根源上动摇了佛教的根基,逼迫一盘散沙的...
因财力不足,筹款困难,清政府提出“庙产兴学”,即利用包括迎神赛会等常年祭祀活动的各种会社产业,筹办新教育或转用于新政中的其他领域;而这成为1901至1911年的新政时期官方禁止迎神赛会的直接诱因。同时,迎神赛会被视作“迷信”,禁...
1.清末的庙产兴学 寺庙道观是有相当大的财富积累的,除了信众的施舍之外,还有大量的田产。即便是一些小庙也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比如永嘉县岩坦镇的苍峰宫,建于清咸丰年间,信众捐了十亩皮骨田给寺庙维持日常开支,以前一块地分为田皮和田骨,分类似但不完全相同于现在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以前的田是可以永租...
庙产,即指寺庙内所有的资产,包括寺田、寺塔、房舍以及相关的宗教物品。清朝末期,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寺庙遭受严重破坏,佛教事业处于重建的困境。而鸦片战争之后,国家频遭外患,如英法联军、甲午战争等,民族意识觉醒的知识分子渴望自强维新,他们强调军事改革、实业兴办和教育振兴,这催生了戊戌变法的兴起。
庙产问题是指各地大规模强占民间庙产所引发的全国性的社会矛盾,它是由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庙产征用政策引发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习俗与现代意识、专制习惯和民主精神、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激烈冲突的一个缩影。庙产问题开始于清末新政期间,此后时缓时急,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庙产问题的持续时间很长,涉...
慈禧废除光绪皇帝“庙产兴学”的政策,是对“百日维新”反攻倒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宗教政策上慈禧与光绪并无二致。慈禧在1904年重新实行“庙产兴学”政策,次年又下诏予以废除。这种失措举止,主要出于政治和外交上的考虑,至于佛教徒的强烈抗议,还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