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比西方法律,特别是罗马法要残酷很多,所谓“中重西轻”似成定说。但是仔细研究中国法律,我们却能发现中国古代的主流刑法观是慎刑观,而慎杀理念是其首要内容,控制和尽量减少死刑的适用,是西周及汉以后历代刑制改革的主流。早在西周初期,《尚书·大禹谟》就曾说: “与其杀...
但是仔细研究中国法律,我们却能发现中国古代的主流刑法观是慎刑观,而慎杀理念是其首要内容,控制和尽量减少死刑的适用,是西周及汉以后历代刑制改革的主流。 早在西周初期,《尚书·大禹谟》就曾说: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颜师古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言人命至重,治狱宜慎,宁失不常之过,不滥无罪之人。
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因被害方的过错行为引起的案件,案发后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的案件,慎用死刑立即执行。 “目前,‘杀人偿命’等传统观念在社会上还有很大的影响,这对坚持‘少杀、慎杀’带来一定的压力。最高人民法院将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死刑,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是我国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对死刑的适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和审慎的考量,以确保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并且在适用过程中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一,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含义 "少杀"是指要尽量减少死刑的适用,特别是在那些可判可不判,可杀可不...
毛泽东"少杀、慎杀"思想和政策是"两少一宽"政策的理论基础。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除奸活动中,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应该坚决地镇压那些坚决的汉奸分子和坚决的反共分子,非此不足以保卫抗日的革命势力。但是决不可多杀人,决不可牵涉到任何无辜的分子,对于反对派中的动摇分子和胁从分子,应有宽大的处理。"(《毛泽...
王敏远:死刑复核体现“少杀慎杀”原则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在1979年制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时就已经确立由最高人民法院对所有死刑案件都应进行复核。其后,虽然法院组织法等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实际运行有过变化,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并未发生变化。在我国仍然保留死刑的前提下,...
一年前,昭通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李昌奎死刑。今年3月4日,云南省高院终审以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为由,改判其死缓。面对舆论质疑,日前,省高院宣传处负责人表示,终审改判死缓,主要是基于目前法界提倡“少杀”、“慎杀”的理念,且李昌奎确有自首情节;同时,云南省高院也已组织专人对该案重新审查。(7月6日法制日报)...
我国的死刑政策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与人权保障,其核心在于“保留死刑,少杀慎杀”。此政策在特定阶段对遏制严重犯罪,维持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理解此政策需从其适用对象、程序限制及创新死刑执行方式等方面入手。首先,政策对死刑适用对象进行严格限制,如对未成年人、孕妇以及75岁以上老年人的特殊保护,旨在...
犯罪分子在云南高院“少杀、慎杀”的保护伞下继续着杀人的罪恶? 刀锋 我们先看两则完整的案例: 1、2008年6月18日下午7时,昭通卫生学校某中专班班长、彝族姑娘吴倩被赛锐骗至昭通市钻石广场一咖啡馆,逼吴倩与他建立恋爱关系。吴倩不从,赛锐即抽出事先携带的折叠跳刀向吴倩连砍27刀,吴倩的心脏、肝脏、肺部、胃腹...
就刑事诉讼法设置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而言,人们的认识并无分歧,即在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的背景下,专门设置的该特别程序旨在贯彻“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人们期待其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保障死刑案件的质量、避免错杀、统一适用法律等方面。就此而言,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当和最高人民法院承担相同的职责,即最大限度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