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芦荟等中药材在大络丸中的添加,有助于调节气血,缓解失眠、疲劳等症状。同时,大络丸也有助于补益心脏,增强人体抵抗力。 三、缓解痛经 大络丸对于痛经的缓解效果也比较明显,尤其是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大络丸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调整月经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大络丸应该在医生的指导...
【脾之大络】是由脾脏直接分出了一条大络脉的。 其循行径路:是由脾发出,在侧胸壁的大包穴处穿出,散布在胸胁部。 脾之大络:是全身十五条大络脉中的一条(《灵枢经脉篇》)。 络脉共有十五条,称为十五络。 在十二经脉中各有一条络脉,用于联络相表里的属络关系的脏腑;还有前后正中线上的任督二脉也有络...
大肠的病变我们取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肺经络穴列缺穴。一络通二经。 五脏之疾,取其原。除了内科病症外,原络治疗法也可以用在经络上。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络穴常在治疗各脏腑慢性疾病时选用。 人体十五大络如同十二正经一样,起到非常重要的协调和平衡作用。
胃之大络通行胃气,积于胸中,是谓宗气,又称大气。 胃之大络在所有经络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并不属于十五大络脉之一,而是直接从胃腑分出去的大络脉,不是从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丰隆穴分出去的足阳明胃经别络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岐伯讲:“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胃之大络-中医术语 胃之大络: 又名“虚里”,是由胃腑直接分出的一条大络脉。其循行径路是由胃上行,贯通横膈,连络肺脏后,向外分出,布于左侧乳部的下方,即心尖搏动的部位(相当于乳根穴)(《素问·平人气象论》)。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脾脏的大络,名叫大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取用脾之大络别出的络穴大包穴; 循行: “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起始于渊腋穴下方三寸处,散布于胸胁; 病证: “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其病属于实证的会出现全身各处...
“足太阴之络”是四肢部的络,属于“经”的分支,它“别走阳明”,沟通足太阴与足阳明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而“脾之大络”是躯干部的络,通于“脏”,它“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突出脾与四肢百节的联系。所以称之为“大络”,主要是为了与四肢之络相区分。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语译】 胃经的大络,叫做虚里。它的脉系,从胃贯膈,上络于肺,出现于左乳下,跳动可以应手...
对于心脏与胃之大络的关系, 目前中医界较为一 致的认识是 [1-2] : 心位于胸中, 外应虚里; 虚里为胃之 大络, 其部位在心尖搏动处, 为按诊的部位之一。 将 虚里, 也即胃之大络, 视为一个与心脏关系密切的络 脉, 而非是心脏。 然而客观事实是: 对虚里按诊所感 知的就是心尖搏动 [3] , 也即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