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人之性本皆善 而邪情昏焉 敢问圣人之性 将复为嗜欲所浑乎 」 曰「不复浑矣。情本邪也 妄也 邪妄无因 人不能复。圣人既复其性矣 知情之为邪 邪既为明所觉矣 觉则无邪 邪何由生也 伊尹曰 『天之道 以先知觉後知 先觉觉後觉者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非予觉之而谁也...
《复性书》是唐代李翱关于人性学说的文章,他认为“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由此可见,他认为( ) A. &nbs
有问于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于书,以开诚明之源,而缺绝废弃不扬之道,几可以传于时,命曰:<复性书>,以理其心,以传乎其人。于戏!夫子复生,不废吾言矣。 语译: 自古『道』运行到困厄之极点时,必定会再开启一线生机而逐渐复苏,难道我就是承担这复兴使命的人吗?回想起我小时候六岁开始读书起,...
《复性书》是唐代李翱关于人性学说的文章,他认为“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由此可见,他认为A. 人人皆善B. 百姓皆
《宋高僧传》里有一篇《惟俨传》,上面说,李翱把他的《复性书》交给韩愈看,韩愈看着看着脸色就变了,他说了一句丧气的话:“吾道萎迟,翱且逃矣。”意思是,我们儒家没希望了,李翱被和尚俘虏了。宋朝的朱熹也说,李翱的《复性书》是“明佛理不引佛书”,骨子里面还是佛教的东西。还有一位宋朝的思想家叶适也说...
李翱的《复性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作成于29岁之时。这是李翱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作。在《复性书》中,他阐述了一个以《中庸》为传授中心的“道统”。他说: 子思,仲尼之孙,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传于孟轲。轲曰:“我四十不动心。”轲之门人达者公孙丑、万章之徒盖传之矣。遭秦灭书,《中...
略谈李翱《复性书》 作者:新法家 2010-03-20 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唐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幼时“勤于儒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后从韩愈学古文。中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曾任国子博士、知制诰,中书舍人,史馆修撰、谏议大夫、刑部侍郎、山南东道节度使等...
《复性书》上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性与情不相无也。
语译: 一般人之所以不勉力于进修这复性之道的原因,是因为人昏昧不思考的关系。在天地之间存在的物群里,人仅占有中的一种而已,而我们人与其它禽、兽、虫、鱼等动物所可以表现出来不同的地方,难道不是因为人具备了道德之性的关系吗?同样秉受了一种气的化育形成,可是一种为物,另一种化成人,可知能够当人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