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疗法是用一些对皮肤有刺激性,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甚至引起发疮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因局部发泡如火燎,形成灸疮,又名发泡灸。这种灸疮的情形和艾灸疗法形成的灸疮有相似之外,但它是不用艾绒及其他材料用热源的施灸方法,与热灸相对而言又称为冷灸、无热源灸,古代称天灸、自灸。所用的药物...
这奠定了药物发泡谓之天灸的理论见解,天灸名称由此延续下来,为后世发泡疗法的发展和应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宋代时期发泡疗法比较盛行,因其盛行于民间和详载于医家专著中,以发泡疗法治疗时令病,或结合节气、时令、部位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故对后世发泡疗法的应用有相当...
很多人把疤痕灸称为发泡灸(因为疤痕灸是将艾绒直接作用于皮肤点燃施灸,常常灼伤皮肤以至于起泡落下疤痕),其实发泡灸并不等同于疤痕灸。 发泡灸,古代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称为“药物发泡灸”或“冷灸”,是指采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
天灸,灸法之一。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药物灸、发疱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
(1) 发泡灸源流: 战国时期和晋代:发泡治病,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蓟” ( 芥子泥 ) 敷“中颠” ( 百会 ) 发泡,以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所载以药物贴敷穴位使之发泡以治病的验方很多,可谓“发泡灸”的奠基时期。宋代:宋代率先将发泡疗法称之为“...
瘰疬发泡灸法是瘰疬治法之一。主穴:骨顶穴。操作:取上等纯艾绒适量,再将研好的麝香末均匀撒在艾绒里,放于容器中密贮备用。施灸前先将艾绒制成豆大艾炷数个,施灸时分别将艾炷置于内、外骨顶穴上(即大骨空穴两侧的骨顶处),灸治壮数以局部起水泡为度、如发现水泡,即停止施灸,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
敷药发泡法是灸法的一种,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无热灸。系利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外敷于穴位,以起到类似艾灸法的效果。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荆印其中颠”,即用芥子泥敷贴头顶中央的方法。《针灸资生经》卷三称之为“天灸”。方用大蒜、毛、天南星、蓖麻子、威灵仙捣成糊...
发泡灸是灸法名。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泡的治疗方法。简介 一般着肤灸时可用小艾炷,灸至皮肤表面稍现黄斑为止;隔物灸时可用中等艾炷,灸至皮肤出现明显红晕为止。水泡一般都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适用于疟疾、头痛、黄疸、神经性皮炎等。规范 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