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历法)一、 历法 1. 纪年法 (1) 干支纪年法 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之类。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因而干支纪年每六十年为一个...
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这是因为“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 l 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所以有些古书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这是值得注意的。 l 例如《墨子·天志中》“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管子·幼官图》“修春秋冬夏之常祭...
一般每经过19 年会有7 个闰年, 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又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二) 著名历法 1. 夏历 夏历是中国最早的历法, 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 2. 太初历 汉武帝时修订历法, 以年号命名为太初历,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 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法规定一...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 方法是在历法中通过合理的置闰法,如“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的平年为12个月平均有354.3672天,而闰年比平年多一个闰月,因此平均有383.8978天。) 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我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 “岁”表示从今年某一节气(例如冬至)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间。 “年”表示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之间的这一段时间。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季),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 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逍遥游》: “ huì 蟪 gū 蛄 不知春秋• • 。”意 思是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 2、节气 除了日月纪年之外,还有更大的时间单位,这就是章、蔀、纪、 元。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76年) ,二十蔀为一纪(1520年),三...
中国古代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运作需要按照四时的生长收藏的规律来进行,四时就是四季,四季是由于太阳与地球形成的角度不同形成的,而单纯四季还不够完整反映季节的变化,所以制定了一个能够比较完整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
古代历法 选自《古代汉语》 古代的历法,起於商代以前,後来逐步改进。经过天文学家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人的研究,到了清代,中国的历法已经到了完善的地步。这里简单地介绍中国古代的历法(1)。由於历法和天文有密切关系,同时我们也讲一些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常识。 一、年,岁 年和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2)。 十二个...
历法 1.阴历 记录月相规律的叫阴历,月亮又叫“太阴”,因此这种历法又名“太阴历”,一个阴历月天数是29.53天,12个阴历月有354.36天,13个阴历月有383.89天。纪日方式是比如:初一、十五、廿(读niàn)二也就是阴历二十二。【还有采取让新年第一个阴历月份出现在立春节气附近的方法,称为“农历”,是一种...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并使其与相关天象对应的方法,是协调历年、历月、历日和回归年、朔望月和太阳日的办法。 中国古代历法有六种。《汉书·律历志》记载古历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六种。 任何一种具体的历法,首先必须明确规定起始点,即开始计算的年代,这叫"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