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牡蒿(原变种),属桔梗目、菊科的一种生物。形态特征 植株:多年生草本。根:主根明显,粗短、侧根多;根状茎稍粗短,肥厚,常成短圆柱状,直径5-8毫米,直立或斜向上,常有短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茎:茎通常单生,稀少2至少数,高 (30-)40-80厘米,具细纵棱,基部密生短柔毛,其余无毛,分枝多...
南牡蒿 南牡蒿用于祛风除湿,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头痛,浮肿,毒蛇咬伤。 【别名】牡蒿 【来源】菊科艾属植物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unge,以全草及根入药。夏季采收全草,切段,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性味】苦、微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头痛,浮肿,毒蛇咬伤。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南牡蒿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eriopoda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季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南牡蒿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主根明显,粗短,有侧根;根状茎稍粗短,肥厚。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近无毛,基部常密被绒毛,上部或下部常生...
南牡蒿为菊科植物南牡蒿Artemisia eriopoda Bge.的根或全草。夏季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洗净,晒干。产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中药名称南牡蒿 中药学名(拉丁名) 别名 ...
南牡蒿的功效与作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南牡蒿,能够有效起到祛湿止痛、清热的功效与作用,使人体逐渐恢复至健康状态。 南牡蒿属于是一味中药,当在出现风热引起的疼痛时,或者是关节炎症所导致的不适症状后,遵照医嘱使用南牡蒿,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对于加快身体血液循环以及疏通身体经络路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山西南牡蒿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茎上部分枝,枝长3—4厘米。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茎上部分枝,枝长3-4厘米。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或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1-1.5毫米。头状花序直径1.5-2毫米,在茎上排成狭窄的圆锥花序。产地分布 产山西中条山。
选方:方一:铁棒锤幼苗一份,金色诃子三份,川木香二份,藏菖蒲半份,麝香半份。共研细末,南牡蒿根煎汤送服,并另以竹管吹入喉部。主治痘疹发于喉。 方二:丁香、高山龙胆、蓝玉簪龙胆、麻花充、石灰华、甘肃蚤缀、南牡蒿、沙棘果膏、甘草。共研细末,白糖调和,睡前内服。主治喑哑症。
甘肃南牡蒿(学名:Artemisia eriopoda var. gansuensis)为菊科蒿属下的一个变种。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区别在于本变种植株矮小,高仅10—30厘米;根状茎粗短。叶小,中部叶羽状全裂,每裂片具2—3枚浅裂齿。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中等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林缘、路旁、草坡、...
变种)山西南牡蒿(变种)是菊科蒿属植物。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南牡蒿(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的茎上部分枝,枝长3-4厘米。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或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1-1.5毫米。头状花序直径1.5-2毫米,在茎上排成狭窄的圆锥花序。产地分布 产山西中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