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中国古代州级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废诸郡监察御史,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刺史部是汉代由监察区演变而成的高级行政区,其长官称为刺史,汉成帝时改称牧,东汉恢复刺史之称,东汉末年又改称牧,各州之牧都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后就发展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与混战。 《三国演义》开头部分的那一大批军阀混战,基本上是历史写真,如刘备是徐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璋是益州牧,吕布是兖州牧,...
汉武帝死后,丞相和大司空联手上奏,认为刺史“不合规矩”,是“以卑督尊”,逼着汉成帝把刺史改成了“州牧”,不仅俸禄涨到了二千石,品级也变得和各地郡守平起平坐。现在,这些刺史不仅实现了金钱自由,还如秦朝御史一样不用再四处流动,这就为刺史和地方势力勾结提供了便利性。 这下刺史的权力可不再是打小报告那么...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产物。 它是中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新,又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都与两汉政治发展密切相关。 图源网络 同时刺史制度的兴起、发展与衰落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原因。刺史制度在历史长河之中存在了三百...
不过仍要强调的一点,刺史变州牧是官职大小的变化,汉朝廷仍然是让州牧行使监察权,并没有正式授予他们行政或军事的权力,至多是对越权行为不大处罚罢了,真正让州牧进一步膨胀的人是王莽。汉哀帝死后王莽擅权,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选择倚重于州牧,将州牧的任命抓入手中,并且给州牧放开了更大的权力。天下牧守皆以前...
再往后,在汉哀帝刘欣时及新朝王莽时期,又多次将刺史、州牧互改,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上述就是刺史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产生与沿革。东汉的刺史制度建立 经过了新莽之乱,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开国之际,建武元年(25年),为了让地方官员更有效稳定地方,便任命心腹之人为州牧,出任地方。此时的州牧...
西汉高祖建立的平民政权,依托强大的官吏队伍,实现了大汉王朝对于中国疆域的强力统治,确保了大汉四百年基业的良好运转。刺史制度作为国家监察制度,继承了秦代制度,贯穿两汉时代,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统治者控制地方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对于平衡中央与地方权力,加强地方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刺史制度的运转...
王莽篡汉后建立了新朝,新朝进一步加重了刺史的职权。由刺史演化的州牧成为了地方行政长官,拥有了军事调动能力。也就是说那群本来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的人成为了地方上的实际统治者,刺史这个职位也由此完成了第二次进化。紧 接着到东汉末,刺史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地方豪强的代名词。毕竟,有着中央特派员和地方行政长官双重...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刺史制度的形成、演变与两汉政治休戚相关。刺史、州牧的地方官化是东汉政权瓦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简介 西汉中期,中央统辖的郡国数量越来越少,为了加强中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