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
刘半农到北大后,面对一群学贯中西的教授,自知资历浅,决定出国读博深造。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刘半农考取了官费赴英留学的资格。1920年2月7日偕夫人朱惠和女儿小蕙赴英留学。由于英国生活费较高,迫于生计,刘半农一家很快转赴法国。刘半农本来准备研究文学和语言学...
刘半农去世后,周作人特别撰文回忆说:“其一是半农的真。他不装假,肯说话,不投机,不怕骂,一方面却是天真烂漫,对什么人都无恶意。其二是半农的杂学。他的专门是语音学。但他的兴趣很广博,文学美术他都喜欢,作诗,写字,照相,搜书,讲文法,谈音乐。” 刘半农不仅...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寿彭,改名刘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江苏江阴(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刘半农的父亲刘宝珊,是一名教书先生,他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自小便教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刘宝珊虽然比较传统,但也不是个非常迂腐守旧的老先生,反而他认为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去学习一下西方的文化,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所以他在刘半农很多小的时候,就送他去学习英文,并且给他买了大量西方...
资料显示没有三个,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就是“她”这个字。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结果大家认为是刘半农发明这个“她”字完全是在歧视女性。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刘半农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当时他在英国留学,专门抽时间写了一篇《“她”字问题》,后寄回上海发表在《时事新报·学灯》。
1916年,北大教授刘半农喜得千金,他却对妻子嘱咐道:“给别人要说她是个男孩!”从此,他们女儿便女扮男装,直到出国后才以女装示人。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认为刘半农是典型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怕没有面子而对外说生了男孩。相反,刘半农是出于对妻子朱惠无比深沉的爱才做出这个决定的。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
刘半农(1891年5月27日—1934年7月14日),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1905年,17岁的刘半农考取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刘半农先生是白话诗歌的拓荒者,现代民歌研究的带头人,具有开拓精神的杂文家。 本文音频特邀江苏新闻广播制作,欢迎读者分享转发,媒体请获授权 ...
但刘半农又是一个奇怪的人,为了尊重女权,刘半农创造了文字“她”。可在女儿出生以后,刘半农却对外宣称妻子生的是男孩。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少年得意的刘半农 1891年,刘半农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屡次不中后,就跟同窗一起创办了一所名叫翰墨林的小学,这也是当时江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