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反馈 收藏
俄国农奴制改革(реформы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крепостное право)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
普鲁士农奴制改革指19世纪初由普鲁士首相H.F.K.vom施泰因(1757~1831)和K.A.von哈登贝格(1750~1822)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以及1850年普鲁士政府继续进行的改革。这些改革导致了农奴制度的废除。历史背景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下,德国农民起义连续发生,资产阶级的不满日益增长...
•农奴制的定义和起源•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农奴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01 农奴制的定义和起源 农奴制的定义 农奴制是一种封建社会制度,指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强迫农奴在土地上劳动,农奴则需向地主阶级交纳地租,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正确答案:(一)原因 经济方面,农奴制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使俄国工业的发展落后于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方面,俄国农奴主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激化。思想方面,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军事方面,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
第54集 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是十五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经济、法律制度。广大农奴被法律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十八世纪末以来,农奴制日益成为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逐渐开始瓦解和衰落。 为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适应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沙皇政府1861年自上而下实行了农...
列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答案 主要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
答:战争加深了农奴制危机,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社会各阶层都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扩张。平民知识分子的代表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和涅克拉索夫。农民的暴动不断增加,不少地区的地主政权已陷于瘫痪。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迟早要废除,并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
农奴制改革的契机非常好,恰好在1860年沙俄从清朝手里夺走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之后。按道理说,这场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应该准备了很长时间。因此,不存在因为夺取了远东大片土地,所以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这种逻辑。但是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太靠近,未免让人对两者产生了联想。如果沙俄那些年没有扩张领土,就草率...